正文 第6章 積極思考——成功隻喜歡有思想的人(2)(1 / 2)

也許有些事你認為永遠無法辦到,但是有人卻能把這些變為事實,這也許就是奇跡。別人可以,你為什麼就不能創造奇跡呢?

牧羊少年的偉大發明

“當當當……”一位塞爾維亞的牧羊少年在敲打一把長刀的刀柄,但因為刀鋒被插在了草地裏,所以躲藏在玉米地裏的來犯者聽不到這個信號,但附近的牧羊少年則可以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到這個警告,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辦法,使塞爾維亞牧民成功地對付了藏匿於草叢中夜幕下的羅馬尼亞竊畜賊。

這些牧羊少年長大之後大都忘記了這種通過地麵傳聲發出警報的辦法,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在25年之後以此為理論基礎做出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他就是米哈伊洛·伊德夫斯基(1858-1935匈牙利裔美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他使本來隻能在一個城市內通話的電話能夠長距離使用,哪怕跨越大陸。

“我沒有機會去自己創造什麼”,你也許會這樣說,沒有機會?胡說!創造的機會在你每一天的生活中處處皆是,許多偉大的發明就是通過對平常的東西進行不平常的思考而得來的。

2.4突發奇想的價值

一個紐扣和一個理論的誕生

一次,一位教授在係他的馬甲紐扣時突發奇想,更確切地說,是因為他淘氣的小女兒把馬甲的扣眼給縫上了,他係不上紐扣才做出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發現。當時他的手指正在進行我們平時所熟悉的動作:係紐扣,如果你想知道這個動作是多麼精密,你自己試一試就會知道:一定不要無意識地、自然地去係,要注意並計算每一個手指的作用,它們如何動作以及如何產生效果,這樣的話,你就能像這個教授一樣發現一點東西。教授係紐扣的動作像往常一樣進行著,但意外發生了:有顆紐扣係不上了。

這時候他的手指無助地摸索了一會兒,然後發出了求助的信號,接著意識被喚醒,眼睛朝下看去……就這樣,一個新的理論誕生了,教授發現手指有記憶動作的本能,現在人們把這種能力叫做:生理記憶。

然後教授開始到課堂上對學生們做實驗,他發現結論總是相同的,如果人們能夠順利地完成他們平常習慣做的工作,他們就不會對工作本身產生任何意識,隻有當類似紐扣眼兒被縫起來了或筆記本被偷走了等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習慣的動作、事物發生了改變,影響到一項工作的成敗的時候,人們的意識才會開始活動。

教授因此創造了一項偉大的、廣為接受的理論,他認為人的意識是一種“應對緊急事件的裝置”,它能夠盡最大的可能性調動身體的各項機能來解決問題,但這僅在慣例被打破或是習慣的辦法不再有效的時候才會生效。

我們的曆史無數次記載了這樣的事:人們通過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來改變曆史。

一天,丹麥的芬森醫生(1860-1904年,因首創用紫外線法治療皮膚而獲得1903年諾貝爾獎)出神地望著窗外,一隻貓在陽光下打盹兒,當日漸西斜,陽光照不到貓的時候,那隻貓就會站起來重新走到太陽光裏去。芬森醫生一陣好奇,是什麼讓貓總是願意呆在太陽下頭呢?如果太陽的光和熱對貓有好處的話,那是不是對人類也同樣有好處呢?這就是芬森醫生聞名世界的皮膚病紫外線療法的由來。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福爾莫斯博士說,大約95%的人都是在進行發散性的、不連貫的思維,隻有大約5%的人能明確思考的方向,並最終能得到確定的結論。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一位銷售經理談到了一個一年前聘用的年輕銷售員,從他的個性、外表、能力來看,他似乎可以在這方麵有長足的發展,然而事實是他沒有。這位銷售經理把他解雇之後告訴我說,這個年輕人毫無長處,他在每一個方麵都懂一點,可當需要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的時候,他卻隻停留在表麵上,無法深入到問題的實質。生活中,平庸之輩比比皆是,但如果你能深入地思考,定能超越平凡。在當今社會,一個不能獨立思考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雖然這樣做會花費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你會發現,你在這方麵的努力將會得到成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