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誠信——成功源於誠信(2)(1 / 2)

“也就是說,要獲得人們的信用,除了一個人人格方麵的基礎外,還需要實際的行動。任何一個人在剛跨入社會做事時,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立即就能得到別人的信用。他必須運用所有力量,在財力上建立堅固的基礎,在事業上獲得發展、有所成就。然後,他那優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總會被他人發現,總會使人對他產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我們雜誌社外派去采訪社會名人的記者最在意的倒不是那個成功者的生意是否興隆,進賬是否多;他們最注意的往往是那個人是否還在不斷進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習慣是否良好,以及他創業成功的曆史、他的奮鬥過程。”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越是細小的事情,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你向人借錢後,到了約定的日子仍沒去還錢,你隨口說過幾天再說吧。對方如果稍有判斷力,他定可以看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信用狀況又是怎樣。

盡管有些人平日為人的確誠實可靠,但他們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對任何事情都太馬虎,這樣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的信用喪失。比如,他們明明在銀行裏存款數額已經很少,卻還是開出了一張超額的支票,結果害得收款的人到銀行去碰壁。如果這樣做生意,那麼他的一切信用將最終破產。一個精明強幹的商人做起事來總是很迅速、敏捷,從不顯露出拖拖拉拉、行動遲緩的樣子,這就是他們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他們訂立合同後從不違約,也決不開出空頭支票。他們知道,無論是樹立信用、還是生意成功都需要小心謹慎,否則,一旦信用喪失,生意必將失敗。

要獲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誠實的品格外,還要有敏捷、正確的做事習慣。即使是一個資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優柔寡斷,頭腦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斷的決策能力,那麼他的信用仍然維持不住。而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別人願意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願再找他,因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如果一個人想使自己的信用破產,那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即使你多年來一直有誠實守信的曆史,但你從今日開始隻要變得糊塗起來,不再把事情放在心上,丟三落四,錯誤不斷,這種情況過不了多久,就再也沒一個人會來信任你了。

7.4誠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創業其實很簡單。用別人的錢賺錢,是獲得巨額財富的好方法。富蘭克林、尼克森、希爾頓都是用的這個方法。如果你已很有錢,同樣的方法依然適用。

威廉·尼克森說:“百萬富翁幾乎都負債累累。”他運用別人的錢和餘暇的時間投資房地產,把1000美元變成了300萬美元。

富蘭克林在“給年輕企業家的信”中說:“錢是多產的,具有生產和再生產的特性,自然生生不息。錢生錢,利滾利。”想要“用別人的錢”的大前提是:你的行為必須是正當、誠實、守信用,絕不違背道德良知。同時,要做優惠的回饋。人無信不立,誠實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美德。誠實比人的任何其他品質更能深刻地表達人的內心。

希爾頓以誠信經營的好名聲為擔保品,貸到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在許多大機場附近建造了附有停車位的豪華旅店。

包玉剛有一次急需籌集一筆巨款,他約了兩位銀行家共進早餐。席間,包玉剛單刀直入地請求他們貸給他15億元現金,而他們居然連原因都沒問,便一口答應了下來。這就是包玉剛做生意講信譽的結果,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向你借,也一定能按時還錢,絕不會拖三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