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簡介(1 / 2)

瓊中簡介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北麓,東與瓊海市、萬寧縣交界,西與白沙縣、通什市相連,南與保亭、陵水量縣 接壤,北與儋州市、澄邁、屯昌兩縣毗鄰。整個縣東西寬42公裏,南北長57公裏,麵積2639平方公裏。人口19萬人,黎族占43.4%,苗族占5.4%。轄5鄉、8鎮。有566個自然村,境內有4個縣辦農林場,15個國營農、林、茶、牧場。縣政府駐營根鎮,北距海口市136公裏,南至三亞市165公裏,東抵萬城鎮90公裏,西離那大鎮84公裏。海榆中線橫貫全境,公路網成幅射狀向四周展開,是海南島公路的南北、東西向交通樞紐,每日有班車過境通達全島各地。

瓊中小史

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時隸屬中共瓊崖東區地委管轄,治所設於平南。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黎境,恢複瓊中縣建置,成為毗鄰四周九市縣,位居五指山腹地、瓊島中部的縣。縣名“瓊中”就是由其地理位置而得。1952年7月後,瓊中縣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轄。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屬海南省直轄。

地 形

全縣地形西南高,東北低,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呈穹窿形,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河道、階地等構成層圈狀地貌。境內山巒重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與通什市交界處的五指山山峰海拔1867米,是全島的最高峰。西部的鸚哥嶺海拔1811米,南部的吊羅山海拔1290米,北部的黎母嶺海拔1412米。境內最低點為東北部的白馬嶺采伐場舊址,海拔為25米。

氣 候

四周群山環抱,形成晝熱夜涼的山區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22度,1月份平均氣溫16度,絕對最低氣溫為零下6度;7月份平均氣溫26度,絕對最高溫度38度。年平均日照1600—2000小時太陽總輻射為4579兆焦耳/M2。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 85%。年平均降水量為2200—240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為1964年的5525毫米,最少年降水量為1969年的101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為1977年7月20日的626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824.1毫米。全年靜風頻率55%,為全島之最,全年以東南風向為最多,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

資 源

地處山區,林產資源豐富,是全省森林蘊藏量最大的縣份之一。現有森林麵積174.35萬畝,其中天然林100.01萬畝,人工林74.34萬畝,主要珍貴木材有:母生、苦梓、八角、胭脂、菠蘿蜜、綠楠、油丹、花梨、紫丹、坡壘等。礦藏資源主要有金、銀、 銅、硫鐵、鋁、石灰石、瑩石、高嶺土等。野生動物主要有:獼猴、長臂猿、鹿、黑熊、金錢豹、蟒蛇、野豬、野羊等。

旅遊景點

山自然風光、東坡石、瓊崖縱隊司令部駐地舊址等。

土特產

五指山茶葉、金錢龜、紅藤、白藤、木薯澱粉等。

白沙起義紀念碑

位於瓊中紅毛鎮境內,為紀念黎族首領王國興帶領黎族同胞起義的曆史事跡而建造。1939年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海南島,瓊崖國民黨軍隊和縣政府地方武裝抵抗無力,節節敗退,全麵逃入五指山區,對黎、苗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黎苗族人民不堪忍受。1943年7月12日,黎族首領王國興帶領民眾發動了“白沙起義”,為瓊崖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