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1 / 3)

人生在世,求生、求錢、求權、求歡樂、求健康長壽……凡塵俗世,芸芸眾生,有誰能無欲無願?又有誰能逃離了煩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還有一二是滿意。因此,為了快樂、為了健康長壽,應學會常想一二,忘記八九。

現實中,寬心一些,健康就多一點;寬心一些,幸福就多一點;寬心一些,機會就多一點。通過寬心,送走幾分抱怨,就能留下一份平和。

人生在經曆過春的希冀,夏的熱忱,秋的失意,冬的沉寂之後,方悟出電視劇《劉老根》中的一句順口溜:“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有的人能把自己的人生之書寫得流光溢彩,有的人卻把自己的人生之書寫得坎坷曲折;其實,無論流光溢彩還是坎坷曲折,這些都反映出你對自己的人生態度。有了寬心,哪怕上帝扔給你一塊石塊,你也會認為:“上帝真是厚待我,讓我可以用這石塊蓋房子,不受風吹雨打。”而悲觀者隻會想:“上帝真是對我不好,明明我已經很痛苦了,還扔石塊砸我。”

人生的快樂與悲傷,不是上天賜予的,而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獲得的。是讓自己快樂還是讓自己悲傷,那就看我們是否有寬心的心態。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老師陳伯崖曾撰寫過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其中“無求”,是告訴我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對於功名利祿,不必強求,應學會寬心。淡泊的人生也許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沒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它能讓你不染纖塵,坦蕩一生。

每個人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往往是悲歡交集,如果能學會在順境逆境中遇事均泰然處之,並有勇氣麵對現實,就能在困境中絕處逢生。

學會寬心,就要做到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世上萬事萬物都歸於一個“淡”字,清淡明誌,雅淡抒節,平淡處世,從而隨緣而安,得之不喜,失亦無憂。

學會寬心,就要做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靜心,慢慢體味“人到無求品自高”裏“無求”的境界,坐看雲起,笑看滄桑,如此一來,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色彩紛呈!

學會寬心,就要做到看人生如花開花落。現實中,有人長壽有人短命,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隻有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地生活在世上,不要人為地找麻煩的事情,就可以使生命延長。殊不知,生命真的很可貴,快樂真的很重要。

明朝洪應明說過:“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一個人隻要隨時保持一份好的心態,就能自如地應對世事的變遷,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妨將自己的心放寬一些,心平氣和地冷靜對待。世間萬物各有各的運行規律,不必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不論是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總難免身陷逆境,一時又無力扭轉麵臨的頹勢,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暫且忍耐。事物總是不斷地運動和變化,因此要在忍耐中等待命運轉折的時機。學會忍耐,就是學會不做蠢事,就是學會不做那些一時痛快,後來又終身後悔不已的事。

每個人各有所愛,各有所求,各有所誌,各有各的生活天地,各有各的生命軌道。無論為名、為利,還是為事業,各人都必須付出各自的代價,甚至付出畢生的精力。世上很多事是無法求全的,要學會排遣苦惱,寬以待人,知足常樂,意誌堅強。凡事不要有過高的奢求,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麼高,反而容易滿足。一個人學會寬心,學會知足,他就會開朗、愉快,而一個不知足的人,不會寬心的人,常常感覺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以致出現自毀的行為。

人生苦短,歸宿就一條。有了寬心的態度,就能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就會幸福。

第一章人生路漫漫,心寬福自來——寬心是一種人生智慧人生路漫漫,學會心寬處世,就能使你的人生充滿智慧。古人雲:“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要意識到名、利、財、色,皆身外之物,不要把這些看得太重。俗語雲:“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這條船不僅能夠“渡人”,更能“渡己”。麵對人生,心寬的態度,未必能大富大貴,卻能灑脫快樂。

1豁達的態度,寬鬆的生活

美國有位作家曾說過:“沒有豁達就沒有寬鬆。”因此,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績,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時光,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若沒有豁達的心,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古今中外因具有豁達、開朗、寬容、謙讓的品德而獲得他人的友情、愛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數不勝數。

其實,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思想的最高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的人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