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心中無雜念,身體自健康——寬心是一種養生之道(3)(1 / 3)

遭遇到心情不好時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不容易。別發愁,這個社會和你差不多的人還很多,但是都快樂地生活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隻要你努力對待每件事情,對生活認真一點,隻要你認真對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麼樣,相信都是精彩的。

5平平淡淡人生路,無高無低心自寬

心態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有的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就可以一躍成為強者,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而有的人一生摸爬滾打卻依舊碌碌無為,平庸度日。一位偉人曾說過:“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人活一世,一定要將自己定位在騎師的位置,遇到艱難與挫折時,換個角度,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待人處世,就可以把生命的舞台演繹得更加精彩。

不躁不煩,從容生活,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就是最生動的寫照。心煩意亂是自己的事,心平氣和也是自己的事。自己的心靈能保持清靜,哪怕外部環境再煩熱,也會感覺清涼。自己的心靈不能保持清靜,哪怕外部環境再清涼,也會感覺煩熱無比。許多人在心煩意亂之時,總是把外部原因放在首位,一味地指責別人或外部的環境,而對自己的不足或錯誤,從來沒有冷靜地予以反思和總結。而自身修養好的人,能夠正確感悟人生,智慧地對待人生的得失,做到不躁不煩,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如何,不在於其外部條件有多好,關鍵在於其心情如何。自己的內心都不清靜,就別企求外界的環境清靜。煩躁會令一個人失去理智,從而走上人生的岔路。所以心平氣和地工作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智慧能夠解除心靈的煩惱,而且人生路上必須有知識和智慧陪伴,要學會用智慧來保護自己。誠心得智慧,奸心生邪念;側耳聽智慧,專心求學問;多言失智慧,賣弄得愚蠢。專心得學問,三心二意無事成,而一心守住自己,便是天下最聰明、最智慧之人。多問多聽,洗耳恭聽,專心致誌。與有智慧的人同行,必使自己也擁有智慧。與愚蠢的人在一起,隻會越來越愚蠢。什麼東西都想要的人,結果什麼都要不成。藥品不一定能治療心靈的疾病,而智慧卻能夠解除一個人心靈的煩惱和痛苦。

苦苦無度追索無疑是奪命之劍,從容淡泊寧靜卻好似福壽之丸。追索之心,不但讓人痛苦不堪,而且容易使人走上岔路。一味地讓貪欲之心膨脹,不分任何時間與地點,總希望滿足自己的私欲,那麼就容易讓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人的欲望是沒有盡頭的,總以追索之心去祈盼,不對自己的靈魂進行洗滌,隻能把自己引入地獄之門。當我們去盲目追索的時候,如果忽略了身體的健康,甚至犧牲了珍貴的自由,那我們就要反思一下這樣做值得不值得?不正當的追索之心,不但會達不到目的,而且會讓我們已經擁有的也再次失去。盲目羨慕會讓一個人掉價,不當追索會讓一個人喪失理智,愚蠢貪欲會讓一個人早早完蛋。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應少一點邪欲,多一些快樂。心無邪欲,煩惱何來?心有邪欲,其煩自來。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尋煩惱,不要想入非非,不切實際,更不要隨心所欲,經常抱怨,否則是在自我貶損,會活得不耐煩的。其實,一個人的命運就捏在自己手裏。如果摒棄真實的自我,放棄自己世界觀的改造,急功近利,投機取巧,那麼痛不欲生的日子就開始了。不正當的欲念,既損害一個人的形象,又容易毀滅一個人。

人生需要不斷的自我激勵和自我鼓勵,無論是在順境的時候,還是在逆境的時候,這也是從容人生的一部分。別人的激勵和鼓勵,僅僅是一時的,自我激勵和鼓勵卻是永久的。在順境的時候,能夠使其始終保持謙虛低調的姿態,得意不至於忘形,於是不會驕傲自敗。在逆境的時候,能夠使其始終擁有樂觀的心態,對未來充滿希望,失意不至於失態,於是不會哀傷自敗。

有一位女子美麗而文靜,說話雖輕聲細語,但是總能說到人的心裏去。她的工作業績說不上驕人,但無可挑剔;她嫁了一個相愛的普通人,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她不要求女兒學這學那,隻要求她能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正常人;雙休日裏,一家三口時常騎著自行車出遊,麵對榮獲的“三無”家庭(無汽車、無摩托車、無電動自行車)的稱號,她欣然笑之。

“溫飽無慮便是幸事,無病無災便是福澤。”在咀嚼了近四十年的人生百味之後她悟到了這樣一句人生真諦。她說,人到中年,匆忙回首,方覺青春歲月早已成為過眼煙雲。細細密密的皺紋已在不經意間悄然爬上不再年輕的額頭。人生已成定局,盡管自少年時代便夢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卻依舊十分遙遠、依舊高不可攀,但那種渴望轟轟烈烈、希求宏大久遠的心境,早已被一些凡俗而實際的生活瑣事所代替。

她始終把自己定位在平淡的人生序列裏,堅持做個躋身於茫茫人海中的平常人。她常想,在過去的歲月裏,父母養育了她,老師教育了她,朋友和同事幫助了她……於是,她懷著一顆報答之心,身處平淡而不斷地檢審自己的所作所為,積累才幹與學識。在平淡心理的牽引下,任何時候都無心與誰爭高低,卻樂意在如期而來的日子裏,及時糾正自己的謬誤,不斷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理性麵對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