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6枚金牌,收獲了其中5枚。在前不久結束的2014年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上,中國隊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對於誌在“二次創業”的中國青年軍,這樣的成績,無疑令人欣慰。
在近些年的國際賽場上,我們的一線國家隊可謂是所向披靡,風光無限,成績斐然。很多人可以想當然地認為,支撐國家隊成績的基石——後備力量和人才梯隊建設,一定很殷實。殊不知,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在近3年的國際賽場上,國青隊的成績並不理想:2011年印度亞青賽僅獲兩金;2013年世青賽,混合團體比賽未進決賽,創曆史最差成績。可以說,這與一線隊成績形成較大反差,也與中國羽毛球的世界霸主地位很不相稱。
因此,在2013年中國羽協換屆大會及2013年中國羽毛球隊年終總結會上,中國羽協主席蔡振華、國家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青少年培養問題。指出,今後要狠抓青少年隊伍建設。在談到國青隊成績不佳時,李永波明確提出要“二次創業”。他說:“近幾年我花在青年隊上的精力不多,如今青年隊成績下降,我會多拿出時間來抓青年隊,看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幫助隊伍盡快走出低穀。”本次亞青賽,他就和副總教練田秉毅一同前往中華台北,現場督戰。
應該說,這是國青隊近幾年打得最好的一屆國際比賽。混合團體賽摧枯拉朽,僅在小組賽時丟了一場男雙,其餘比賽全部取勝,半決賽3比0完勝日本,決賽3比0橫掃韓國,強勢奪冠。單項一舉收獲男單、男雙、女雙、混雙4枚金牌。唯一丟掉的女單,小將陳雨菲也殺入決賽。
從半年前世青賽團體賽的铩羽半決賽,到如今亞青賽的強勢反彈,小隊員們的表現讓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他們為捍衛中國羽毛球的世界霸主地位所做出的努力。而國青隊的教練們則認為,肯定成績,更要正視問題,要始終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正是“二次創業”的國青隊所需要的。
孫成華(國青隊總教練):團隊的勝利
2011年國青隊重組,從馬來西亞歸來的孫成華接過了總教練的教鞭。對於他來說,從那時一直到2013年,都是一個艱難的爬坡過程。
由於長時間沒有青年隊,近幾年出征國際比賽的國青隊都是臨時從國家二隊、省隊中挑選出適齡運動員,進行短期集訓之後馬上就參加比賽。由於是臨時拚湊,隊伍缺乏係統的、有計劃的訓練比賽安排,國家隊、地方隊隊員的訓練不同步,運動員之間的狀態也參差不齊,整個隊伍實力大打折扣,比賽經驗嚴重缺乏,競爭力明顯不足,更談不上團隊精神了。而團隊凝聚力和隊員精神麵貌,恰是孫成華最為看重的。他舉例說,前幾年出去比賽時,經常能看到場上隊員揮汗如雨,頑強比賽,場下隊員坐在看台上則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都低著頭玩兒手機,自娛自樂。而其他國家的隊伍很少出現這種現象。在孫成華看來這不是小事,反映的是隊員的集體主義精神、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及精神麵貌。
認識到這一點,尤其是去年世青賽創造了團體曆史最差成績,孫成華下決心要狠抓隊伍作風建設。他說,“二次創業”能不能見成效,比賽成績能不能打翻身仗,訓練作風、比賽作風、生活作風以及團隊精神是關鍵。這也是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經常強調的,每每到隊裏看訓練,除了觀察隊員們的技術動作,李永波更注重向隊員灌輸團隊精神和為國爭光的信念,強調霸氣、殺氣和永不放棄。尤其是這次,他和副總教練田秉毅親臨現場,坐鎮指揮,每一次賽前動員,都讓隊員們很受鼓舞,士氣高漲。
因此,這次亞錦賽出色的成績並非偶然。與成績相比,孫成華更高興的是看到隊員們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他說:“像原來在看台上玩兒手機的現象沒有了,大家互相呐喊助威,互相為彼此服務,互相為對方的比賽做準備、拿東西、錄像等,能明顯感覺到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是真正的團隊的勝利。”
不過,作為總教練,孫成華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沒有因這次的成績而盲目的樂觀:“單就實力而言,我們並沒有比主要對手有明顯優勢,大家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甚至個別項目我們還有差距。比如女單,這次與冠軍失之交臂,其實是實力的反映,在這個項目上我們不如日本、泰國等選手;再比如,這次男雙、混雙、團體均問鼎,這和黃凱祥的出色發揮有很大關係,他一人身兼三項,功不可沒。相比而言,其他選手則實力一般。說明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高水平的後備人才群。所以在隊伍的建設上,在‘二次創業’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