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凱祥:我的命運我做主3(1 / 1)

黃凱祥出生在福建省南平市。7歲那年,一位印尼華僑在當地開了個羽毛球興趣班,他成了興趣班中的一員。頭一年他和其他七十多個孩子一樣,每周不定期訓練一會兒,第二年,就和其他6個孩子被教練選中,每天都要來練球。“那時候小,覺得就是玩,雖然累,但比起枯燥的學習,打球還是充滿了樂趣。”黃凱祥說。每天下午放學後,爸爸都會騎單車載著黃凱祥去興趣班訓練,每天從下午5點半練到晚上7點半。有時候,黃凱祥累了,不想打了,爸爸就會陪著他一起打。也許真的是有天賦,兩年之後,9歲的黃凱祥被教練選中參加全省的青少年賽,就這樣被福建省羽毛球隊的教練慧眼識中。“當時媽媽還不同意我去省隊,她希望我好好讀書考大學。”黃凱祥說,那時還小,對打球沒有太強烈的願望,而且想到要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到福州,心裏還有些不情願。但想到讀書的枯燥,他寧願選擇去省隊打球。

剛進隊時,黃凱祥是省隊年齡最小的一個,放眼望去,別人大都是十一二歲的大孩子,隻有他還是棵小豆芽菜,身體力量不如大孩子,打比賽總輸,而且省隊的訓練比興趣班可嚴苛得多,剛進隊時,黃凱祥還有些後悔。“想家,每天都在宿舍樓下的電話亭排隊打電話,還會哭,也不管別人笑話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爸爸雖然很少凶狠地批評他,但是要求一向很嚴格,總是告訴他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加上黃凱祥看到隊裏其他小隊員每天也和自己一樣訓練、一樣想家,心情也就逐漸平複了。“我奶奶在福州,那時候為了照顧我,她還在省隊旁邊租了兩個月的房子,我每天訓練完就去找她。”黃凱祥說。“不過好在我是男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強。後來大家熟了,一起玩、一起訓練、一起逃課,衣服也都是互相換著穿,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在省隊的生活,黃凱祥臉上充滿了幸福和珍惜。尤其,經過全運會的團結奮戰,曾經那些無足輕重的小頑皮、小過往瞬間像是一顆顆反射著耀眼光芒的碎片,照亮著心底的感動。

2014年,黃凱祥步入了自己生命的第十八個年頭,這是花一樣的年紀,也是對未來有著美好憧憬的年紀。年輕的他已經有了如此驕人的戰績,年輕的他對未來也有著清晰的目標與信念。這個別人眼中的幸運兒並不相信運氣,他說未來要做一個可以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