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涅槃(第三卷完)(2 / 2)

又聽阿難說,釋迦牟尼二十九歲時,甘願舍棄太子之位,夜出王宮,後到苦行林苦修,六年後,走出苦行林,在一株菩提樹下靜心默照,去除一切心魔,經過七天七夜,終於覺悟成道。

由此聯想到曾看到王宮有這樣的記載:七十多年前,“江河泉池忽然泛漲,井水並皆溢出,宮殿人舍,山川大地,鹹悉震動。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太微,遍於西方,盡作青紅色。不久,有太史官稟報說,有大聖人生在西方,故現此瑞。”猜想這個西方大聖人,可能就是釋迦牟尼?

第一次真正遇到大師,是到達獅子國的第二天,重傷窮奇,逃過尖耳虎的追殺,在王城聽人家說亞當峰有仙人出沒,由此才上亞當峰,希望能訪求仙人,不想尖耳虎帶著窮奇也上到峰頂,向大師求醫,並被他所說的那句話所震驚。

“到底是妖孽禍害人世,還是人類在禍害自己?”聯想到大周王朝的運勢,正是天下大亂,才給了妖孽趁機作亂的機會!

在峰頂,自己被尖耳虎擒住,毫無反抗之力,正是大師解了圍,“此前種種,皆是因果,善得愛報,不善得不愛報,無記則不報。”

後來,瑩姐傷重,我帶她上亞當峰,希望大師能夠出手救治,而大師僅以一道金光,不僅理順了她的氣息,就連後背碗大的傷口也已愈合!進到石屋後,他問道,“貧僧看小施主談吐,應在帝王之家,為何會到此地?”

當時,我再次吃了一驚,如實將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說了,之後他告訴我,世上的修煉途徑,以及妖修、魔修、仙修和佛修之間的區別,聽大師一番話,我仿佛茅塞頓開,覺得自己像是站在高山之巔,俯視著山下妖魔鬼怪和一切眾生,看著他們不同的修煉方式,從中甄別優劣,隻覺得眼前驟然開朗!

緊接著,大師又將詳細解說了“八正道”,以及點化“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切記天道循環,天理昭昭”的道理。“善哉,我看小施主心事重重,你可看到峰頂上的那棵樹?樹名‘娑羅’,梵文是‘高遠’之義,去上麵靜一靜吧。”

正因為如此,在大樹上參悟通天第四式“有術可分風”時,以“八正道”不變應萬變!使得修為取得突破。

當他聽說我要參加珍寶交易大會,又道,“小施主此番前去,危機重重,但既然你已拿定主意,還需多加小心。今天是九月初七,據貧僧推算,八天後的月圓之夜,獅子國將有一場戰事,希望你平安回來,來這裏助我一臂之力……”

在我正要離開亞當峰時,被大師叫住,“小施主且慢,這一去,變數太多,貧僧觀小施主麵相,最近幾年將有數不盡的劫難,能不能度過,還得看你自己的造化,隻是……身邊人也會受到牽連。”又說,“貧僧隻能告訴你,太子雪山底下藏有千年玫瑰鹽,可以用來療傷。善哉善哉,小施主請多保重。”

難道當時,大師就知道自己將有這場變故,以至於提前告訴我這些?王子喬抹了一把眼淚,衝著釋迦牟尼磕了三個頭,心中暗道:大師,晚輩能遇到你,實屬三生有幸,你的教誨晚輩必將銘記在心。

“要記住這兩句話,自然極為簡單。貧僧隻是希望你能以八正道,順應天道天理,造福天下蒼生。”

轉而想到應當將大師入土為安,起身到了峰頂的大娑羅樹下,雙掌連續拍出,露出一個大坑,希望大師能在這裏安息。

回到原地,頓時愣在當場:原來大師躺在兩棵樹之間,此時,卻無蹤無影,忙扭頭看向場中,就連先跪在地上的陽教主,以及那個孔雀王也不知去向。散開神識,方圓六百四十裏內,搜索不到一絲他們的痕跡!

難道大師並沒有死,趁我離開的功夫,帶走了陽教主和孔雀王?還是陽教主趁我離開的功夫,帶走了大師和孔雀王?……

“小子,你不要為他難過,老夫看了半天,也沒看出這個人的底細,確實有些古怪,正像老夫之前判斷的那樣,他將對天庭產生很大影響。”小螞蟻的聲音突然傳來。

王子喬忙道:“小前輩是說,大師並沒有死?”卻並無應答。

發了一會呆,想到既然此間事了,還得盡快趕回國都洛邑,以現在的修為,應當能戰勝黑龍、白虎,清除洛水之禍。想到這裏,雙臂一振,急速向東方飛去。

亞當峰頂,圓月無聲,靜靜地將如水的月光灑了下來。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