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矜者不長(1 / 1)

自矜者不長

文苑

作者:劉淩林

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軼事:肅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湣忠寺。空閑時無事可做,兩人就一同遊覽寺院,偶然發現一塊唐朝遺留的石碑,文辭非常優美,共有三千多個字。元用記憶力很強,於是將碑文朗誦兩遍。肅王邊聽邊走,好像全不在意的樣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炫耀才能,就拿筆將文章默寫下來,記不起來的地方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個字。肅王看後,拿筆把所缺的字全部補上,又將元用四五個錯誤的地方予以修正,改完將筆放下,和別人談其他的事,臉上沒有半點驕矜之色。元用既驚訝又佩服。

我想起馮夢龍的話本小說中的大文豪蘇東坡。他自作聰明地譏訕王安石“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詩句,續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直到後來被貶黃州,才知當地菊花落瓣。

身處高峰,想當然會有種唯我獨尊的霸氣。這種霸氣,也是一種蒙蔽。《道德經》雲:“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又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何不學學詩仙呢?遙想當年,李太白登上黃鶴樓,多少感慨、詩情,最終竟寫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人自信是必要的,但若“欲矜其敏”,則往往會貽笑大方。

(王傳生摘自《今晚報》2015年1月7日,八大山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