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媒稱解放軍快反戰力直抵釣魚島(1 / 1)

外媒稱解放軍快反戰力直抵釣魚島

聚焦

綜合美國《防務新聞》、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等媒體報道,日本大力發展兩棲作戰部隊,以具備“快速奪取東海離島”的能力。有外媒指出,解放軍以海空力量為重點,不斷強化部隊的投送能力,擴大快速反應部隊的規模,這體現了中國解決領土爭端的決心。解放軍可將戰力強悍的快反部隊迅速投送到像釣魚島那樣的爭端地區,以威懾敢於襲擾中國領土的武裝力量。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稱,近幾年解放軍一直致力於提升戰略投送能力,為擴建快速反應部隊提供支持,這體現了中國維護領土安全、解決邊境爭端的決心。擁有一支大型快速反應部隊,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報道指出,中國幅員遼闊,邊界漫長,周邊安全環境複雜。特別是中國在東部海域、南部海域和西部邊陲與一些國家存在領土爭端,靠以往那種“屯兵駐防”的方式保衛國土、解決爭端有一定難度——駐軍少則不足以布防,也不足以形成威懾力;駐軍多則難勝其養。由此可見,解放軍強化戰略投送能力,擴建快速反應部隊,是強化國土防禦的需求,可以幫助解放軍實現由“屯兵駐防”向“兵力投送”的轉變。未來中國可將大規模快反部隊迅速投送到邊境衝突地區,壓製敢於襲擾中國領土的武裝力量。

美國《防務內參》稱,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凱利對中國快反部隊的評價是:這是一支永遠不滿足於現有戰鬥力的部隊,其作戰能力不可低估。

報道稱,中國快反部隊由陸海空三軍中的精銳部隊組成,形成獨具特色的快速反應能力,其中以空降兵、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兵為代表。不過,雖然擁有不俗的戰鬥力,但中國快速反應部隊的規模還不大。據估算,中國快反部隊的兵員總數在20-30萬人之間,由15個快反師和一些獨立團、營組成,占解放軍部隊總員額的比例為10%-15%。解放軍高層認為,中國快速反應部隊目前占總員額的比例偏低,應向各軍事強國看齊。目前各國依靠戰略投送執行作戰任務的快反部隊,一般占總兵力的1/5左右。其中美軍最高,為27%,法軍為21%,俄軍為20%,德軍為19%,英軍為 18%。

美國《防務新聞》認為,中國擴建快速反應部隊的主要障礙,在於部隊戰略投送能力有待提高。隨著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軍事因素在鞏固大國地位中的作用明顯上升,而核能力、遠程投送能力、軍費開支水平和軍隊建設質量,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國綜合軍事實力的基本指標。解放軍為維護領土安全,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需要大力增強戰略投送能力,為快速反應部隊擴員創造條件。一國軍隊的戰略投送能力提高1倍,戰鬥力就將增長2至3倍。解放軍目前正處於轉型建設的關鍵階段,加強戰略投送能力建設是精兵強軍的有效途徑之一。

《獨立軍事評論》指出,除加緊開發大型軍用運輸機,增強空中運兵能力外,解放軍還致力於整合軍用和民用運輸體係,為大型快反部隊實現遠程機動創造條件。

報道稱,中國的交通運輸產業已具相當規模,初步形成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結合的立體運輸網絡,這是解放軍用於增強戰略投送能力的寶貴資源。國家交通運輸資源是構成戰略投送能力的主體。大型運載工具建造和交通網絡建設投資巨大,任何國家的軍隊都無力獨自承擔。在美軍運輸司令部掌管和控製的運力中,本土陸上運輸的88%、跨國空運的50%、海運的64%,都是依靠民用運力完成的——中國正在以此為目標而努力。

一方麵,中國將大力加強國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戰略鐵路和公路的建設,協調推進邊防公路建設和主要方向的機場、港口建設,努力實現戰場交通設施與國家交通設施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麵,中國將充分挖掘民用運輸潛力,加大民用運輸工具貫徹軍事要求的力度,有計劃地改裝適合軍事運輸的大型民用飛機、船舶和車輛,建立戰略投送後備機隊、船隊、車隊,為實施大規模快反部隊的遠程戰略投送奠定基礎。

在不久的將來,解放軍戰力強悍的大型快速反應部隊將可實現遠程機動;從而成為維護領土安全的中堅力量。

摘自《上海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