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輿情管理師最怕接電話(1 / 1)

網絡輿情管理師最怕接電話

深度

52歲的庶倫(化名)是這次來新華網參加輿情管理師培訓的學員,職務是內蒙古赤峰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有著長期的媒體工作經驗與網絡輿情的處置經驗的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名網絡輿情監測者的工作與生活。

“主動引導輿情”很難 很多專家與學者在提到網絡輿情引導的時候,都會說:“要學會主動引導輿論,將網絡輿論扼殺在萌芽狀態。”但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下邊市縣的真實情況。

發現苗頭了,你去引導一下試試?引導好了可以,引導出事了怎麼辦?盡管在經過一係列的研判之後,覺得肯定要爆發,但你敢去主動引導嗎?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在領導和其他人看來,即便是引導好了,這些“磕磣”的事情也不能算是功績。萬一引導不好,肯定會被領導罵,你沒事去戳這事情幹啥?把這事情戳大了吧?

一些市領導不敢主動承擔責任,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一旦出現輿情事件,有的市級副職領導就躲得遠遠的,非要等市長和書記批示完之後才敢再做批示。這樣一來二去,錯過了處置網絡輿情的黃金時間,事情就爆發了。

被公關公司騙過很多次 在前些年,網絡上一出現輿情事件,領導的批示就是,把這個火給滅掉,就會花錢找公關公司刪帖。關於刪帖的價格,一般是一條1500元到2000元不等,都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但也有要價高的,幾萬元的都有。這樣的事情很普遍,很多部門都知道,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前些年因為刪帖,上過很多次的當。有的公關公司左手收錢刪帖,轉身右手又把帖子發到網上去了,他們就靠這個來反複騙錢。還有就是經常被一些記者和假記者敲詐。現在依托於自媒體的優勢,他們很快就能給發到網上,隻能說趕緊給幾萬元讓他們消停一下。

後來在工作中發現,僅靠刪帖這樣的滅火方式是不行的。學費交多了,就知道百刪不如一疏。與其花錢刪除,不如坦誠的公開,於是大家開始學著引導輿論。

每天報送輿情分析報告 按機構建製,我們現在是處級單位,12個人從事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長期的工作,我已經摸清楚了網民的發帖規律,基本上是晚上6點以後到淩晨零點,淩晨3點到上午10點。對於網絡輿情的監測,我們是7×24小時的工作狀態。每天下午4點,會做出《每日網態》的報告,手下四個科室的員工會對醫療、交通等事件進行挑選並說出理由,然後我再對這些提交上來的信息進行篩選,是否有突發事件、是否有苗頭等,然後往市裏領導報。

輿情分析報告會在下午五點半到六點半定時發送到市領導的手機上,他們必須要在這個時間看,如果不看,在超過設定的時間之後,信息就會自動銷毀。我們現在有關於信息的密送渠道,每天定時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發送,有密碼保護,如果外人想要強行破解,其中帶的病毒包就會導致破解人的係統癱瘓。

平時就怕來電話 我平時最怕來電話,最頭疼的就是應對下邊縣裏的一些領導。下麵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在打電話要求處置輿情事件的時候,從來不肯說實話。比如說,他們把別人腦袋打破了,他們不會說自己一丁點錯,會說對方腦袋不結實。有時候更惡劣的是他們還會顛倒黑白,會說對方腦袋是自己破的。他們不說實話,還要我處理。如果我以不能掌握事件真實情況為由拒絕,他們還會去市領導那告狀,說我不幫忙處理。人們平時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情,我們都是第一時間接觸,有時候看著都受不了。常常接觸負麵情緒,時間長了對性格都有影響。我現在的脾氣就是很容易發火。有時候脾氣控製不住,經常會把火氣發給家裏人。

這個工作幹的時間久了,就更加明白“替人民說話”的重要性,越發的明白這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能分辨出哪些是無理取鬧的,哪些是真正利益受到傷害的。遇到這些事情,絕對不能屏蔽。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