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營養特性與施肥技術
(一)生育與營養特性
香蕉沒有主根,根係在表土10-25厘米深的範圍分布最多。
吸芽在每年2月份以後開始萌芽,要經常做好選芽和除芽工作。
苗期:以吸芽萌發出土至抽出大葉之前,曆時2-3個月,次期植株生長量不大。
營養生長期:從開始抽出大葉至花芽前,曆時約5-6個月,是香蕉營養生長期,次期植株生物產量占全育期生物產量的30%-35%。據調查,高稈香蕉抽出31-34片葉時抽蕾,矮稈香蕉抽葉28-30葉片時抽蕾。果實成熟期:雌雄花粉完成至果實成熟。根據研究,香蕉營養具有如下特點:
(1)香蕉是典型的喜鉀作物,其需鉀量高於其它任何一種國書。
(2)不同香蕉品種全生育期氮、磷、鉀養分吸收比例大致相同,平均為1:19:3.72。
(3)香蕉對氮、磷、鉀養分需要量,不僅與產量有關而且與香蕉株型有關。例如,中稈品種每生產1000公斤香蕉吸收氮(N)5.9公斤、磷(P2O5)1.1公斤,鉀(K2O)22公斤。矮稈香蕉吸收氮(N)4.8公斤,磷(P2O5)1.0公斤、鉀(K2O)18公斤。
(4)香蕉對鈣、鎂的需求量也很高,氮鈣吸收比為1:0.69,氮鎂吸收比為1:0.2,均大於氮磷吸收比。
(5)香蕉各生育階段吸收量;第一造以孕蕾期(分別占全生育0.5%、45.5%、52.6%)>果實發育成熟期(分別占全生育期40.2%、37.2%、31.0%)>營養生長期(分別占全生育期19.3%、17.8%、16.4%);第二造以國事發育成熟期(分別占全省於42.0%、43.0%、37.0%)>孕蕾期(分貝占全生育期31.9%、32.1%、35.9%)>營養生育期(分別占全生育期26.1%、24.3%、27.1%)。
(6)香蕉全年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吸收比例,大致相同,N:P2O5:K2O為1:0.2:3.5-4.5左右。香蕉吸肥的這個特點,使香蕉施肥在養分比例搭配上比較容易把握,即可以在香蕉全生育期內施用同一種配方的肥料。
(二)施肥技術
香蕉一般每畝需要施用氮肥30-50公斤,高產香蕉需要70-90公斤。氮、磷、鉀養分施用比例為1:0.3:0.6:1-2。不同地區因土壤條件不同差異。例如廣東的香蕉,全年每畝需施氮(N)70公斤,N:P2O5:K2O為1:0.3:1.3;海南的香蕉每畝需施氮(N)90公斤,N:P2O5:K2O為1:0.6:2。各地可根據產量要求、土壤養分狀況,靈活掌握。
香蕉在其生長年周期中,需要多次施肥,全年約為10-15次。冬春一般施用有機肥,可在離香蕉頭50厘米左右20-30厘米深的溝與穴,溝施或穴施。
生長期追肥一般宜用化肥。抽蕾前采用勤施薄施。累計施肥量占總量的75%,新種植的吸芽苗成活後至抽出10片大葉前,每月施肥2次,每次施肥量約占總施肥量的3%-5%,新種植的組培苗,在香蕉成活後每隔7天澆施0.2%複合肥溶液1次,共4-6天,隨著再抽出10片葉大葉前,每隔15天施肥一次,每次施肥量占總施肥量3%-5%。在香蕉抽出10-16片大葉期間,植株生長加速,每月施肥2次,每次施肥量占總量的10%,在香蕉16-23片大葉期間,植株明顯增高,假基增粗,花芽開始分化,應重視肥料,每月2次,每次施肥量占總量的15左右。
隨著再抽蕾期追是1次,施肥量占總量15%,在初果期再追是1次,施肥量占施肥總量10%。
一般南方酸性土壤易缺鎂,每畝施硫酸鎂或硫酸鉀鎂25-30公斤,土壤缺硼時,在香蕉生育期中,前期噴施0.2%硼砂溶液2-3次,增產效果顯著。
種用板栗的貯藏
板栗采收後1~2天內,用500信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噴濕板栗,邊噴邊翻動栗果,使其充分接觸藥液。噴後立即拌入3倍量的濕沙,堆成2米寬、50~60厘米高的栗堆,上麵蓋一層濕沙,以見不到板栗為度。在最外層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保持沙的濕度。這樣預藏一周左右,要揭開塑料薄膜檢查栗堆,防止堆內溫度過高或幹燥。如溫度過高要及時翻堆,並根據濕度情況灑上清水,同時剔除不易再藏的栗果。藏至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挖一條寬70~80厘米、深80厘米的貯藏溝。溝底鋪10厘米厚的濕沙,再將經預藏的栗果篩出鋪在沙上,再噴一次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然後,一層沙一層栗鋪於溝內,直至距溝沿20厘米為止,再蓋濕沙至溝口,然後再蓋20~30厘米厚的土,呈拱背形,上邊再覆草保濕。這樣貯藏的種果,黴爛變質的低於5%,發芽率高於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