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幹旱果園的管理技術
一、地麵覆蓋。用秸稈、雜草、地膜對果園進行地麵覆蓋。覆蓋時注意用土壓好覆蓋物,防止火災和風吹。覆蓋是減少地麵水分蒸發的根本措施,宜在早春進行。
二、鬆土保墒。沒有進行地麵覆蓋的果園,應經常對園地進行劃鋤,使表土細而鬆,防止土壤水分上升到地麵而蒸發掉,同時,劃鋤可清除雜草,減少雜草生長時對水分的消耗。
三、改良土壤。在墒情較差的情況下,不宜進行劃鋤鬆土,而應結合施肥進行土壤改良,以逐漸增強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為減少土壤蒸發,亦可施用土壤改良劑、土壤保水劑、土壤蒸發抑製劑等。
四、合理修剪。修剪是調整樹勢強弱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旺長樹,冬剪時應盡量少短截,以緩和樹勢,減少營養生長對水分的大量消耗;對衰弱樹,應適當回縮,使樹勢、枝勢健壯,增強樹體抗旱能力。在果樹生長期,及時抹除多餘的萌芽,疏除多餘的枝條,並對徒長枝、旺長枝進行疏除或短截、摘心,以減少枝葉數量,減少水分蒸騰量。
五、減少負載。果實內水分含量為80-90%,對中庸樹和衰弱樹,適當減少負載可減少果實對水分的需求量,相應地增強了供給樹體生長的水分量。同時,適當減少負載可增加樹體的貯藏營養,提高樹體的抗旱能力。
六、降低蒸騰。在枝條生長旺期,可噴用多效唑(PP333)等植物生長延緩劑,抑製枝葉的快速生長,既可降低水分的蒸騰量,又可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其抗旱能力。此外,葉麵噴施蒸騰抑製劑亦可有效降低水分的散失。
七、嚴防病蟲。病蟲害對樹勢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根部病蟲害直接影響根係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因此,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特點,及時有效地防治好各種病蟲害,是提高樹體抗旱能力的根本保證。
八、科學施肥。根據土壤肥力和果樹的生長、結果情況,根據不同階段果樹的需肥特點,進行合理的配方施肥,確保適時適量適法施用,及時滿足樹體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可使樹體生長發育健壯,提高其耐旱力。另外,P、K肥可增強樹體的抗旱能力,合理施用P、K肥是提高樹體抗旱能力的有效措施。
九、節水開源。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管道輸水是減少輸水途中水分損失的最好辦法。另外,采用穴灌的方法可大大減少水分的損耗。必要時應打井取水澆樹。
十、挖築水窖。在果園內及果園周圍地勢較低的地方挖築水窖,將一定範圍內的地表水彙集窖中,當果樹需水時即可從窖中抽取。平時應封好窖口,防止發生意外。
葡萄的科學保鮮法
一、采前管理
1、修剪果穗。①去軟尖。剪去果穗下端1/4-1/3部分的甜度低、味酸、多汁、柔軟和易失水的果粒。②疏粒。疏掉不易成熟,品質差、糖度低的青粒、小粒。同時,把傷粒和病粒疏掉。
2、巧用肥料。為了提高糖度和耐貯性,采前一個月主要以磷鉀肥為主。
3、防治病害。在果實開始著色時,每隔10-15天噴一次800倍液的退菌特、600-800倍液的多菌靈或800-1000倍液的賽歐塞。
4、嚴格控水。為了提高果實的品質和耐貯性,在采前15天內停止澆水,如遇雨天應及時排除雨水,並推遲采收時間。
5、噴灑激素。為了防止在貯藏過程中落粒和保持果梗新鮮,在采前15-45天可噴射2000-4000ppm的B9,或在采前15天噴60-100ppm的青鮮素,或在采前3天噴50-100ppm的萘乙酸加1ppm赤黴素。
二、采收
1、采收標準。選充分成熟、著色好、組織充實、果皮、果粒和蠟被都厚的果實。
2、采收時間。在氣候和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推遲采收時間。應選擇天氣晴朗、氣溫較低的上午或傍晚采收,陰雨大霧天皆不宜采收。
3、采收方法。采時用剪刀剪取後,對果穗進行修剪,然後將果穗平放在襯有3-4層紙的箱或筐中。容器要淺而小,以能放5-10kg為度,果穗裝滿後蓋紙,預冷。
三、貯前準備
1、適宜的貯藏條件。溫度為-1-0℃,相對濕度為90%-95%,氧氣2%-4%,二氧化碳為3%-5%,一般可貯藏5個月左右。
2、藥物處理。果實經二氧化硫處理後可防止在貯藏過程中真菌侵染所引起的腐爛。具體方法有以下3種:①重亞硫酸鹽釋放法:按葡萄重量的0.3%稱取亞硫酸氫納,按0.6%稱取無水矽膠,二者充分混合後,分裝於若幹個小紙袋內,然後分散在葡萄箱內。藥袋與葡萄間用紙隔開,最後用包裝紙把葡萄和藥袋密封在箱內。每隔一個月或一個半月換藥一次。②硫磺燃燒法:把包裝好的葡萄堆成垛,罩上塑料薄膜,每1立方米空間使2-3克硫磺充分燃燒,熏蒸20-30分鍾,然後開罩通風。在熏後15天再熏一次,以後每隔1-2個月熏一次。③二氧化硫氣體法:將葡萄裝箱垛好後,罩上塑料薄膜罩,充入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的體積占罩內體積的0.5%為宜,熏蒸20-30分鍾,然後開罩通風。以後每隔15天熏蒸一次,二氧化硫的濃度可降至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