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柑桔脂斑病發生與防治

柑桔脂斑病也稱油斑病,各個柑桔區均有發生。脂斑病不僅影響果品的外觀。降低經濟價值,而且在貯藏期還可以導致其它病菌侵入造成果實腐爛。

病害一般發生在果實采摘前,特別是接近成熟期的果實易發病。也可以發生在采後貯藏運輸期間。病斑的特點是果皮上出現形狀不規則的淡黃色或淺綠色病斑,病、健部交界處明顯。有的品種病斑邊緣為紫褐色,病斑內油胞顯著突出,油胞間的組織稍凹陷,後變為黃褐色,油胞萎縮。脂斑病隻引起外果皮組織發生病變,內果皮組織沒有變化,如病斑上汙染有炭疽病菌或青黴菌等孢子,由於這些病菌的侵染,往往可以引起果實腐爛。

油斑病是由於油胞破裂後,桔皮油外滲,侵蝕果皮細胞而引起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引起桔皮油外滲的原因有多種,果實受機械受傷如刺傷、風傷、壓傷、蟲傷等,或果實生長後期使用農藥不當而造成的藥害,或在貯藏庫中不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氣體成分等因素均可引起桔皮油外滲而誘發油斑病。

凡是果皮結構細密、脆嫩的品種油斑病發生較多,果皮結構粗糙疏鬆的品種發生較少。一般甜橙發生嚴重,柑、檸檬次之,在果實接近成熟期和采摘時,如雨水過多,刮風、蟲害較重的油斑病都會發生較重。適當提早采摘果實可以減輕發病。

防治此病,可采取如下措施:

1、適時采摘:適當早采收,不要在雨濕或露水未幹時采摘,果實在采摘、運輸過程中,盡量減少損傷。

2、防治害蟲:果實生長後期,要加強害蟲防治,山地果園柑桔,可結合吸果夜蛾防治,進行果實套袋,可兼防油斑病。

3、種植防風林:風大地區,果園周圍種植防風林,可減少病害的發生。

柑桔立枯病發生與防治

1、為害症狀:首先在果實近頂端處開裂,一般從臍部開始,後果皮縱裂開口,瓤瓣亦相應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橫裂或不規則開裂,形似開裂的石榴。隨果實不斷長大,裂果增多。裂果失水幹枯最後脫落或次生真菌侵染變色黴爛。

2、形態特征:主要是由於水分供應不均勻,久旱驟雨引起的。幹旱時果皮收縮,雨後果肉大量吸收水分,增長快,而果皮的生長尚未完全恢複,增長速度比果肉慢,致使果皮受果肉的膨壓而裂開。

3、發生規律:該病主要發生在後壯果期伏旱驟雨之後。早熟薄皮品種易裂果,果頂部果皮較薄的品種裂果多,溫州蜜柑的一些品種裂果常見。向陽坡地和土質瘠薄的橘園,間作作物需肥水多的柑橘園,樹勢衰弱和結果多的柑橘,發病嚴重。

4、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橘園進行深耕,冬、夏季翻耕園土,及時灌溉,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樹勢,是減少裂果發生的重要措施。(2)伏旱前中耕表土,樹冠地表覆蓋雜草綠肥,壯果期均勻地供應水分和養分,後期少灌水,對防止裂果有較好的效果。(3)及時摘除裂果。園間有裂果,及時摘除,可減少裂果的繼續發生。

荔枝殺早花殺小葉新技術

生產實踐中,許多荔枝品種,尤其是早中熟品種,如黑葉、白臘、妃子笑、白糖罌等荔枝過早抽發的花穗,往往花帶葉,難以成花,即使能成花,花穗亦過大,雄花多,消耗大量養分,難以坐果,此時巧用廣東生物技術聯合公司生產的“摘冬梢”、“殺梢素”殺除這些荔枝過早抽發的花穗,適當推遲抽花期,有利於培養短壯純花穗,減少花量,降低花量過大對養分的消耗,減少謝花後的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