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遊學進京(2 / 2)

扇麵右上角提著一行字。字雖不大,卻呈現出龍走遊蛇之勢,乃欒奕親筆所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之君子!”頗為豪邁。

除此之外,欒奕的腰上還別了一柄寶劍。腳下跨的是一匹上好的西涼鬃馬,馬身潔白透亮,好不俊美。與全身潔白的欒奕配在一起,說不出的儒雅,竟隱隱透出神聖的味道。

欒奕左右兩側,跟的分別是典韋和欒福。身高馬大的典韋跟他那批戰馬相得益彰。一身貼身的武士袍襯托出他雄壯的身材,戰馬兩側的囊裏,一對大戟透著寒光,再加上那滿臉贅肉的模樣,量那些宵小看了都會不寒而栗。

在他們的身後,是二十匹高頭大馬拉著滿裝財富的十輛大車,大車周圍各有欒家家丁看護,林林總總共30人。車隊裏,小翠也死纏爛打非要跟來,說什麼想去京城長長見識。

欒奕無奈,一想小姑娘也不容易,將來有了婆家,出家門都不容易,更別說去京城了。想到這些便允了她的請求。

出得城門,在看到荀彧隨行車隊的時候欒奕不由樂了。

與欒家的車隊相比,荀家車隊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馬車的數量足有十三輛之多,浩浩蕩蕩的。與欒家車隊合做一團,馬車頂荀、欒大旗隨風獵獵作響,頗為壯觀。

相比荀彧和欒奕,郭嘉、單福他們的行囊就簡單多了。肩膀上扛個腦袋,包袱裏隻是那幾件隨身換洗的衣物和常讀的書籍,其它一概不拿,兩袖清風,連個銅板都不帶。反正他們知道,欒奕和荀彧這倆主有的是錢。

一副吃大戶的樣子。

天剛蒙蒙亮。車輪緩緩啟動,沿官路西進。

說起這官路,實際上就是比普通土路稍微平整一些的大路罷了。路麵乃泥土質地,由勞役夯平,看起來挺結實,實則一場大暴雨便會將路麵澆成泥潭。雨過天晴之後,平整的路麵也就成了坑坑窪窪的窪地,修都修不及。

欒奕等人便是在這樣的越野路麵一路向西北方向前進的。騎在馬上的欒奕他們倒還好些,坐在馬車裏的小翠可是嬌呼連連,顛了個七葷八素,恨不得不坐馬車,自己行走。

然而,前路漫漫,一天至少需要走30裏路,這麼遠的路可不是一個小女子能走的下來的……小翠值得時而走路時而坐車。行走時,望向騎著高頭大馬的欒奕他們,心中不由生出幾分羨慕。暗想,要是她也會騎馬那該有多好。

然而,她卻不知。其實長途騎馬也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一點隻有真正騎過馬的人才知道。

馬匹在行進過程中身軀上下浮動,騎手若想在安坐馬上不掉下來,就必須用雙腿夾緊馬腹,這一動作不但十分耗費體力。同時,馬毛堅硬,不停的來回摩擦騎手的大腿根部,路走得多了,甚至還會在騎手大腿根兩側磨出血泡來。

別看欒奕他們幾個白日裏一副瀟灑模樣。其實晚上打尖入住客棧以後,痛苦不已。哥兒幾個躲在屋裏,褪下褲子晾曬傷口,相互幫扶著在創口上塗抹治傷藥粉。

可惡的郭嘉則湊在一旁搗亂,時不時看看這個,再瞧瞧那個,指著眾人光禿禿的下半身時而嘲笑,時而驚愕,“哇……單福的這麼小啊!哇……毛哥夠牛!嘖嘖……”

“滾一邊去!”

荀家與欒家均是潁川的豪門。當然,人家荀家是百年望族,家裏世代為官,在潁川地麵上頗有影響。而欒家呢,四代經商,屬於暴發戶型的商賈家庭。不過,雖然欒家在曆史淵源及不上荀家,但在潁川黑白兩道也算吃得開。

中國古代,無論是太平盛世,亦或是大亂之時,山賊、響馬這類人物總是少不了的。沒辦法,誰讓咱們地大物博呢!隨便找個深山,帶上幾個亡命之徒,就能幹這種刀口舔血的無本買賣,以至於三百六十行中都有“盜行”這一行業。

欒家,作為當地最大的富商。時常需要出入潁川各地,於是乎跟山賊、悍匪打交道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在這方麵,欒家一向慷慨,過路費該交就交,山大王遇到困難,老爺子欒濤也盡自己最大可能幫助。一時間,欒家便在黑道人心目中,留下了仁義豁達的口碑。欒家商隊往來驅馳時,隻需將“欒”字大旗一亮,眾山匪都會賣些麵子,絕不幹殺人越貨的勾當。

於是乎,欒奕、荀彧一行,車隊雖然龐大,所載財富眾多,但一路之上倒是相安無事。就算是有人攔路,也隻需交上幾十貫買路小錢,便可順利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