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大亂之後方有大治(2 / 2)

悲傷之情在屋內蔓延。看到這番景象,換做是誰都難免心酸落淚。

“百姓生活如此困苦,難道朝廷就不知道嗎?”郭嘉捶胸頓足。

“知道才奇怪了!”戲誌才懶洋洋地倚在窗邊,目視窗外月色,“整日躲在京城把酒佳話,如何知道百姓生活之難?我等不也是如此?離開潁川之前還以為潁川的百姓生活已經夠苦的了,現在看看京畿情況……哎,我始覺得潁川百姓過的日子簡直可以用愜意來形容!”說著,戲誌才看欒奕和荀彧的眼神中透露出濃濃的感激之情,若非他們二人做出表率,隻怕潁川百姓也如洛陽這般。

“如此下去,早晚生亂。”程昱一語中的。

欒奕憂慮,補充,“不出十年,天下大亂!”實際上,用不了五年張角便會起義。

“不會吧?朝中尚有賢人,總會想出應對之策,扭轉百姓困境的!”作為漢室的鐵杆支持者,荀彧對漢庭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心。

“扭轉?”欒奕冷笑一聲,“朝廷確有賢人,比如吾師蔡邕、鄭玄、皇甫嵩這些當世大賢。可是看看他們都任何職務?太學祭酒,博士……皇甫將軍甚至幹脆賦閑在家了。朝廷閹人把持朝政,而賢人卻不得重用,此為用人不明;陛下登基以來,明碼實價買賣官爵,致使有才而無財之士無法施展才華,此為吏治不正;苛捐雜稅數不勝數,百姓生活困苦,衣食無著,長此以往民心向背。有此幾項,天下焉能不亂!”

荀彧無言以對,低頭歎息。“按子奇所說,難道大漢將頹?”

欒奕搖了搖頭。他發自內心的不希望大漢,這個偉大的皇朝就這樣覆滅。“望我輩將來能施展所學,匡扶社稷。”

荀彧聞言,麵露欣喜,“子奇可知救世之法?”

欒奕想了想,“大亂之後方有大治!”

“大亂之後方有大治?”荀彧沉吟幾次,猛地瞪大眼睛,“子奇是說,亂局已定。”

“然也!”欒奕展開折扇,亂葉之中一點荷?自己會是這亂世中鮮豔的荷花嗎?

“賢弟!”恰在此時,典韋雄壯的身姿忽然出現在門前,擺了擺手,示意欒奕過去,有要事相告。

欒奕連忙上前探過頭去,隻聽典韋道:“某家方才去車馬處巡查,偶然見到有人鬼鬼祟祟在附近窺視。看那人衣著布料頗新,想來不是村中之人。心中起疑,遂來相告。”

“那人還在嗎?”欒奕心頭一驚,問道。

“那人見某家發現他的蹤跡,匆匆忙忙跑掉了。某家追了一陣,那廝鑽進林子不見蹤影。”典韋擔憂之情溢於言表。

屋子裏,郭嘉等人見欒奕、典韋竊竊私語,麵色凝重,便問是否出了什麼事情。

欒奕舔了舔幹裂的嘴唇,道:“夥計們,看樣子咱們要有大麻煩了!”接著,他將典韋所說,有人窺視的事原原本本的說給眾人。

“啊?”剛踏進房門,給眾人端來熱水的小翠聽到這番話,頓時嚇得花容失色,“是不是有賊人盯上我們了?”

“很有可能!”欒奕連連點頭,接著補充道:“京畿之地,過虎牢關一馬平川,無適宜埋伏之所,再加上沿途縣鎮頗多,賊人絕不會在那裏下手。由此說來,我等現居的這所村落要偏僻的多,距離最近的虎牢關也在五裏之外。是以,我若是那賊人定會選擇這裏劫掠!至於時間,隻能是今夜,因為明天我等便會離開!”

眾人點頭,沉思!

小翠放下手中銅壺,驚呼道:“那可如何是好?咱們快些跑吧!”

“黑燈瞎火,道路難辨,如何跑得!再者說,咱們車沉馬疲,也跑不快啊!”毛玠搖了搖頭,否定了小翠的想法。

“如此,便夜間加強護衛,以保安全。”典韋甕聲甕氣地說。

“不可!”欒奕擺手道,“敵暗我明,且不知賊人數量。若是賊人數量遠超於我,又在我方困乏之時襲擊而來,我等必遭滅頂之災!”

“走不得,受不得!如之奈何?”荀彧長歎一聲。暗想早知道就不帶這麼多財物進京了,害得自己惹人紅眼,引來了賊寇。

“文若兄莫慌。”欒奕用探尋的目光望向郭嘉和單福,“嘉、福,可有應對之策?”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這有何難。區區鼠輩也敢與潁川五官作對。我看他們是活的不耐煩了!”

“計將安出?嘉弟莫賣關子。”眾人接連問詢。

“莫要慌張!”說著郭嘉從桌上取來茶碗若幹,在桌上擺放起村中格局,緩緩道:“咱們何不來個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