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往複重複了兩遍。優美的旋律再配上欒奕處於變聲期,滄桑的嗓音,唱出來別有一番韻味。直讓滿堂之人目瞪口呆,連對徒弟保佑十足信息的蔡邕都為之震驚,手中的筷子落在地上都不知道。
隨後,澎湃的掌聲轟然炸響,響徹整座大堂。
袁隗為之振奮,一臉笑容的站起身來拍手稱讚,“善,善”的說個不停。“好個‘高處不勝寒’,好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好個‘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字字珠璣,字字珠璣啊!”身處高位的他,不正深知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嗎?
“此曲當流傳千古。”大將軍何進亦是興奮不已,“欒子奇之才果然名不虛傳。”
欒奕連連謙虛。心中暗笑:蘇東坡大學士做的詞,能不千古流傳才怪了。用眼睛的餘光掃一眼袁術,卻見這廝一臉遺憾。至於為何遺憾,不言而喻,他巴不得看欒奕出醜,自己好樂嗬樂嗬呢!以整人為樂,如何能得人心。怪不得群雄割據之時,曹操實力雖弱於袁術,卻將其評之為“塚中之骨”了!
回頭再瞧貂蟬。此女臉上掛滿淚痕,卻笑得開懷,望向自己的眼神裏充斥著柔情與愛意。
她見欒奕看他,心生羞意低下了頭。沒一會再抬起頭來偷看欒奕一眼,如此往複。
欒奕一邊回應大家的祝賀言語,一邊與貂蟬對視,郎情妾意由此而生。
恰當此時卻見一人走出席來,向主位上的袁隗行禮,道:“今日乃袁公壽宴,按理劭不應喧賓奪主。然壽宴之上劭品佳肴,飲美酒,賞妙舞,聽天籟之音,幸之興之,有些話語不吐不快。是以,劭欲借袁公寶地,完成本月之月旦評,萬望袁公應允!”
欒奕聞言一驚。大漢朝名叫劭的人多得數不勝數,而做月旦評的卻隻有一個。那——便是許劭許子將。此人被譽為當朝最有名的鑒賞家和評論家,按照習慣每月初一發表對當世人物的品評,不知這次無什麼拖到十五日還未發布評價。
欒奕個人則認為,許子將此人具備某種後世人力資源師的能力。可以根據某人曆史上的行為舉止,分析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從而得出一定的評價,品評結論之準,僅從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便可窺見一斑。再加上許子將本人的名望,得到他的評價必然會大大的抬高身價。
欒奕正值出神。那方袁隗開了口。這邊欒奕剛剛大放異彩,那邊許子將便要月評。久經人事的袁隗一下就猜出他要品評誰,自然樂得順水推舟。他笑道:“袁某壽宴得子將月旦,實乃錦上添花。老夫榮幸之至。不知子將本月評誰?”
許劭負手笑著說:“今日劭要一改規矩,不僅評一人,而評多人!”
“哦?”袁隗一愣,欣喜道:“何人竟讓子將破例。快快說來。”
“袁公稍後便知。”許劭頓了頓,繞過欒奕向袁紹所在的席位後方走去,停在郭嘉身前,“郭嘉小友,神機百變,製敵於千裏之外,乃救世之鬼才也!”
“救世之才?”滿堂震驚。治世和救世聽起來差不多。但從跟上來講救世比治世高了許多級別。就像我們常說的,治病,治的是病。而救,則救的是命。由此高下立分。
“單福小友,胸有韜略,令兵如指臂使,救世之人才。戲誌才小友,鐵尺銅牙,縱橫九州辨雌雄,救世之天才;毛玠小友,心如止水,處變不驚,救世之地才;荀彧小友,有容乃大,包羅萬象有仁心,救世之海才;荀攸小友,心裝典律,鐵麵無私善決斷,救世之星才;程昱小友,見多識廣,胸有丘壑,救世之雲才!”
欒奕一聽大喜。原本的五官竟變成了八官。過去,五官這個也隻是在潁川之內頗受認可,如今經許子將這位國家級點評師正名,他們的知名度也就跟著上升到了國家級。
許子將點評完欒奕的幾個朋友,背著手不緊不慢來到欒奕身邊。圍著他轉了數圈,似是經過再三考量後,說:“子奇,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救世之神才!”
“啊……”在座所有人聽到許子將竟然給了欒奕“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樣一個評論,驚得倒吸起涼氣來。在他們的記憶中,這是許子將給出的最佳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