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教主令(2 / 2)

欒奕慌了神,想起身攙扶典韋,卻又因身負重傷,傷口疼痛起不來床。“典大哥,這是作甚!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聚集這麼多兵力,救下奕之性命,奕非但不能罰你,還該好生感激您才是!”

“典韋慚愧!”典韋這才安心,站起身來。

“典大哥。快說說,這幾日你又做了些什麼?”欒奕一臉期待。

“這個……”典韋悶吃半天,“某家嘴笨,還是讓吳天兄弟來說吧!”

吳天施施然來到欒奕榻前,以典韋角度敘述道:“那日……”

那日,典韋與欒奕分別以後,策馬直奔曆城東北吳家堡。進入吳家宅院,典韋便將攻打曆城縣受阻,總壇被圍之事原原本本的告知了吳天夫婦。吳天知道事關重大,當即按欒奕之前的囑托,集結莊內300青壯,向他們發放一早存在庫房裏的兵刃,準備支援總壇。

可是,在經過一番探尋過後才知,圍困總壇的官兵足有2、3千人,麵對如此規模的官兵,300青壯若是前往救援根本就是飛蛾撲火,以卵擊石。

典韋、吳天夫婦急得不行,不知如何是好。恰當此時,典韋忽然想起,臨別前,欒奕曾交付給他一枚純金打造,中間鑲嵌紅寶石的十字架。

他當即將十字架從懷裏取了出來,在吳天麵前晃了晃,“臨行前,教主給了某家這個!也不知有何用?”

“這是……教主令!”典韋不識得,可不代表吳天不認識。他在任命為教會神仆前的培訓中除了係統學習《聖母經》,還專門學習過教會的各種印鑒,其中尤以教主令記得最為清楚。在聖母教中,教主令象征著最高權力,聖母教徒見教主令如見教主,它就是聖母教裏的尚方寶劍。同時,還兼帶著玉璽的功能。

“典騎士,你有此物為何不早拿出來。如此……教主有救矣!”吳天興奮異常,取來紙筆潑墨便寫,一篇召集濟南國全體聖母教徒拯救教主、教壇的檄文一蹴而就。讓莊中文人連抄百份後,從典韋手中請來黃金十字徽章,小心翼翼打開十字章尾端卡槽,露出精雕細琢的印章,滿沾紅泥,挨個蓋章……

一個個仿宋體“教主欒奕令”紅色大字躍然紙上。

吳天隨即命人將百份檄文連夜送往曆城縣各鄉鎮查經班,落教會活動點,及其餘十六縣自發教會組織。

拿到教主令後,各地教會組織又相繼召集教徒,將這一消息散布了出去。

一時間,濟南國8萬聖母教徒沸騰了。半年來,他們深深體會到了聖母教的好。富人們知道聖母教能滿足他們的願望,能讓他們變得更富足,且這種富足不但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他們堅信隻要信了聖母教,就能在死後得永生上天堂,信仰讓他們覺得充實,日子過的比過去更加豐富……

窮人們知道聖母教經常在禮拜日給他們飽飯吃,給他們衣服穿,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聖母教徒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使得難關並不在難……他們還深灰體會到,自己信奉聖母教的東家變得更加慷慨,除了賞金比以前多了,每個禮拜日還會給他們放假一天,讓他們在一周疲憊的勞作過後享受生活,因為在七日創世時,聖母在第七日歇了工。

可是,好日子這才過了不到半年,官府卻要鏟除教會,將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生生捏碎。

長久以來對官府的積怨在這一刻被激活了,仿佛多米諾骨牌一般擴散開來。在各地神仆的召喚下,數萬聖母教徒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百姓自備鋤、鏟、叉等農具在各自禮拜點彙聚,又在本縣德高望重神仆帶領下,殺向了本地縣城。

原本,全濟南國境內共有衛戍士卒8000人。看起來算是不少,可這8000人馬需分別駐守濟南國17個縣,平均下來每縣不過400多人。再加上為圍剿欒奕,朱英從各縣共計調走了2000餘人,留在各縣的兵馬隻剩200多人。與紛紛揚揚的信徒想必,簡直少得可憐。

一天之內,在各縣內應協助下,濟南國東平陵、西平陵、濟陽、商河、淄川……16縣相繼陷落,被聖母教信徒占領。

占領縣城之後,各地集結兵馬連夜向曆城縣趕來。來自南方諸縣的兵馬在南山彙聚,由護教騎士典韋帶領,北上營救。北方諸縣的兵馬則在吳家堡與吳天彙合,南下攻打曆城縣城。有如此多信徒趕來救援,欒奕得救也就理所應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