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神才言集(1 / 2)

大漢光和6年,9月初9星期6,九九重陽正值登高望遠之時。

原本欒奕跟蔡琰、貂蟬約好在這一天一起去攀曆山,結果天氣轉涼,貂蟬染了風寒,隻能在丫鬟彩雲和汪郎中照料下窩在家裏養病。

如此一來,登高望遠的便隻剩下欒奕、蔡琰和丫鬟蔡雲三人。

秋高氣爽之日,曆山下的景色格外優美。站在聖?女媧教堂大門前抬頭眺望,山石嶙峋,草木繁盛;低頭俯視,山下村人們迎來了光和年裏的第一個豐年,家家戶戶收完糧食,將金燦燦米糧放置在穀場上晾曬。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到處飄蕩著歌頌聖母的聖歌;到處傳唱著讚揚欒奕的言語……

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充斥欒奕的內心,他越發覺得一切都那麼的美好,比21世紀還要美好。

欒奕與蔡琰有說有笑地向山上走去,一路上遇到的獵戶、柴夫均主動上前問候:“教主好!”

“這位兄弟好!”“兄弟好!”欒奕一一和善回應。

蔡琰見狀噗嗤一笑,對欒奕道:“子奇孬好也是一教之主了,怎麼還是那麼沒有架子?”

“架子?”欒奕笑了笑,“擺出來的架子是虛架子,隻有立在人們心中的架子才是真正的架子。”

蔡琰不由一愣。“真架子,假架子?”可不就是這樣嗎?隻有真正做出讓人值得尊敬的事,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那些擺出官員派頭來的人,雖也有人唯唯諾諾圍在身邊,擺出一副尊敬模樣,可這樣的尊敬又有幾分是真的呢?想到這兒,她眼神中流露出幾分崇拜似的溫柔,“子奇此言必流傳後世。”

“一時戲言罷了!”

“怎會是戲言!子奇多年前所雲‘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及今日之言語均發人深省。”蔡琰頓了頓,踟躕問:“這些東西經書上都沒有寫過,包括一個之前撰寫的《聊齋雜談》、《原富》亦是聞所未聞,子奇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難不成子奇真的是降世的神仙?”

“嗯?”蔡琰一席話問的欒奕有點心虛。怎麼想出來的?總不能說是集結後世千年人文精華中抄來的吧!他微微一笑掩飾自己底氣不足的心境,緩緩道:“奕哪是什麼神仙啊!隻是年少讀書時,家母常雲讀書要學會讀好書,何為好書?既對身心、能力有所助益的書籍。在讀書之時,切莫死讀書讀死書,千萬不能偏信書中先賢言論,要多思考,多總結,更要學會借用實際行動對書本知識予以論證。時日一久,奕便養成了習慣,做起事來會比普通人多思考一分,積少成多便漸漸有了一套自己的東西。”

“原來如此!”蔡琰點了點頭,“伯母真奇女子也。在京城之時,聽曹孟德言伯母曾說過‘白貓黑貓能補者善’,當時曹孟德曾因此言以‘孟母在世’評價伯母,如今看來此言非虛!”

欒奕大笑,“孟德兄謬讚了。家母不過一普通商賈人家婦人,如何與孟母相提並論?”

蔡琰嘟起小嘴,不滿道:“子奇如此說就不對了。她孟母不過是一鄉村婦人,論身份、學識比伯母差遠了!再者說,子奇難道忘了‘高手在民間’嗎?伯母就是那在民間的女高人。”

“高手在民間?”欒奕樂開了花,心道這蔡文姬可以啊!這麼快也學會“總結”明言了,這句“高手在民間”不正是21世紀常見的網絡語嘛!“昭姬此言亦當流傳後世。”

“哪是我說的啊!子奇看來真的忘了,這句話是率先從你口裏說出來的!”

“我說的?”欒奕愣了愣,“我怎麼沒記得說過這句話?”

蔡琰也不答話,柔夷虛抬,跟在後麵的丫鬟蔡雲乖巧的從背囊裏取出一簿由神才紙裝訂而成的書冊交於蔡琰手中。

蔡琰接過書冊嘩啦啦翻個不停。

“這是……”欒奕見蔡琰絲毫沒有回應的意思,便彎腰揚脖窺看書冊名目,赫然瞧到四個大字《神才言集》。再看冊子內容,一行行工整娟秀的小字映入眼簾。字體他也認得,乃蔡琰手書。記錄的是多年以來他所說的至理名言,以及說這番話的時間。直看得他膛目結舌,“那個……”

蔡琰翻找一陣,終有所得,指著那頁上的內容給欒奕看。

“欒子曰:高手在民間?出自大漢中平3年7月28日予蔡文姬私信中!”

蔡琰得意一笑,“瞧,是子奇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