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慶功酒(2 / 2)

欒奕笑著擺了擺手,“非奕一人之功,賴眾兄弟勞力也!”言畢滿飲杯中之酒。杯酒喝完,提起酒壇,又倒一杯,正色起身曰:“今日打敗賊軍,奕甚為開懷。在此先領幾杯薄酒。”

眾將齊呼,“大善!”

“此番黃巾賊兵大軍壓境,我軍民心所向,軍民一心,不畏強敵,以微薄之兵力勝賊軍浩蕩之軍力,創兵壇之奇事。之所以如此,全賴聖母之音教化,全靠聖母之靈指點,全依聖母之能護佑。我輩當心懷感恩之心,謹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箴言,感謝聖母恩典。是以,奕建議,我輩兄弟當將這第一杯敬給我們共同的神,仁慈的母。感謝她的恩典,感激她的賜予。來,讓我們共同舉杯,將我們的一腔赤誠融入酒中獻給聖母。”

“聖母保佑!”滿堂齊呼,共飲一白。

欒奕擦去嘴角酒漬,拎起酒壇,又滿一碗,緩緩道:“此番作戰仰賴諸位兄長各居其位、各展所能才得如此佳績。奕得以與眾兄長同堂共事,同桌飲宴,三生有幸也!是以,這第二杯酒奕不敬別人,隻敬諸位。願我等用心協力,共衛大漢。”

“共衛大漢!”眾人再次高舉酒碗,大口吞咽。

“這第三碗酒!”欒奕臉上不由露出悲傷之色。“今日得勝,奕甚為開懷。然,奕在心生喜意之前,戚戚之心亦未絕跡。我輩得以在此安坐,濟南國民得以安居,全賴將士用命,不畏生死。是以,在此奕提議先為教會勇猛的衛士,特別是那些為保衛聖土,保護聖民而獻出生命的衛士滿飲此碗,以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典韋、關羽、張飛、黃忠、趙雲、許褚、太史慈、商河縣大主教欒祿和縣令孫達心中暖意叢生,心中對欒奕體恤兵士之舉大加讚賞。連普通士卒都能得教主如此厚待和關愛,更何況他們這些沙場戰將了。若是他們戰死沙場,贏得的榮光必然更甚,不必擔憂子孫後代的生計,家族命脈的延續……這些身後事,如此赴死死而無憾。能為這樣一位主公效命,實乃臣子的榮幸。

“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三大碗神仙釀將神仙釀推向了高潮,眾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又知欒奕一向不拘小節、不重尊卑,不講什麼規矩,便勾肩搭背聊得好生熱鬧。

喝的醉醺醺的徐庶攬著欒奕的肩膀,抬手夾起一塊馬肉塞進嘴裏,咀嚼著含糊不清地說:“教主,有一事需要向你稟報……”

“啥教主不教主的。聖母教講究信徒人人平等,教主不過是個教內官職罷了!你我自幼相識,兄弟情深,提它作甚。還是像過去那邊喊奕兄弟,或是繼續叫奕哥兒。”

徐庶愣了愣,就口酒咽下馬肉,道:“好。那庶便繼續喊奕哥兒!”

“這就對了!”欒奕抬起碗,輕輕以碗沿輕輕觸了一下徐庶的酒碗壁,“福哥兒有何事要說。”雖然單福已更名為徐庶,欒奕仍改不了稱呼其原來的名字單福——福哥兒。

“是這麼個事。”徐庶沉思一下,道:“奕哥!此役我軍大勝,足足俘獲餘黃巾賊兵3萬餘人。庶擔憂,俘虜人數遠多於我軍,若有異心……於我軍怕是極為不利。此外,聽毛兄講,他們每日消耗軍糧數額巨大,長此以往平添許多用度,可就劃不來了。是以,庶想問問奕哥兒,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為好?”

“那還用說。”不等欒奕作答,許褚率先開口,道:“黃巾賊造反作亂,依大漢律一並誅殺便是。”

許褚話畢,餘眾多有從者,張飛、太史慈、欒祿和孫達連頭,關羽鳳目微眯,撫須不止,一臉讚同。

“不可!”欒奕堅定否決。

太史慈質疑道,“教主這是為何!黃巾賊犯上作亂,理應處斬。若是不加嚴懲,日後豈不讓造反之人更加肆無忌憚。”

“是啊!”“子義此言有理!”

黃忠諫曰:“教主千萬莫生婦人之仁呐!”

毛玠建議道:“若是教主不忍,可將俘獲之人一並交由朝廷。朝廷自會發落。”

“朝廷?”欒奕冷哼一聲。交由朝廷發落,他不知道這部分黃巾士卒會落得個什麼下場,隻知曆史上東漢至三國期間中華民族的人口從5000多萬,一下子降到了700多萬。人都哪去了?死於戰火,死於屠殺……自己屠殺自己。“奕絕不殺囚,這3萬餘黃巾賊,一個都不能死!”

趙雲大為動容,驚問:“教主,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