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王越擒獲的瞬間,在近距離直麵死亡的過程中,於禁想了許多。他想到了家鄉年邁的父母,還想到了嗷嗷待哺的一雙子女……他不想死。他望一眼城下,隻見無垠的地平線頭,數萬根火把閃爍著漫天星辰般的亮光向沛縣方向襲來——那是數萬教會大軍,他們在收到特戰隊的信號後,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一邊奔跑一邊發出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於禁知道,即便他不下令教會的兵馬早晚也能破城,索性放棄抵抗,扔下手中的長槍,仰天長歎,“大事休矣!”隨後喝令一眾守城官兵道:“都給本將軍住手!”
被特戰隊員殺的心驚膽寒的守城士卒們立刻停手,呆呆的看著於禁。特戰隊員也在赫拉克勒斯號令下停止揮舞鋒利的神刀。
“立刻打開城門!”王越繼續威脅於禁。
“都聽到了?”於禁再度下令,“照他說得做!”他手下的一眾親衛各個對他忠心耿耿,十分擔憂他的安危。為保主人無恙,一隊人馬推開擁堵的人群躥進城樓,轉動輪轉,放下了吊橋。另一隊人馬則衝下城牆,責令門衛開啟城門。
趙雲率領聖殿騎士旅最先抵達城下,看到老赫用火把發出安全信號後,帶領5000鐵甲騎士率先入城,與特戰隊員一起給沛縣守城官兵繳械。
教會中軍隨後跟上,將沛縣牢牢控製在手中後,欒奕封閉四門,令眾將緝拿陳登。張飛諸人搜查大半夜才得知,陳登竟在聽說特戰隊登上城關後,第一時間便從南門逃出了城,往下邳方向去了。
欒奕顧不得惋惜錯失良機,與郭嘉、賈詡連夜布置城防、安置物資、張榜安民,一夜不得清閑,第二日來不及休息便將於禁招了來。
望一眼帳內的階下囚,欒奕暗暗讚歎,好一個雄壯的漢子,無愧五子良將之名。“一別兩年文則兄過得舒心否?”
聽欒奕跟自己套近乎,於禁冷哼一聲,“休得多言,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欒奕心中偷樂,熟知曆史的他深知於禁並非什麼忠貞不屈之士,之所以此刻擺出一副任殺任刮的模樣完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麵。在這種情況下,隻需給他留個台階,他自然會借坡下驢,轉投教會帳下。他裝出一副析疑模樣,道:“文則何出此言?在酸棗相識時,奕便覺得與兄一見如故,一項以好友相待。即是好友又如何能加害?”他三步並作兩步跑下高台,親手為於禁解開了身上的繩索。
他又知於禁雙膝被王越刺傷,行動不便,大手一揮令下人把自己平日扮高人特製的輪椅推了出來,親自將於禁駕到輪椅上。
於禁看著欒奕忙個不停,不由想起在十九鎮諸侯討伐董卓時,在酸棗大營與欒奕相識的場景。那個時候,欒奕已經成為大漢名動一方的博士、神將。
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在遇見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時非但一點架子都沒有,反倒畢恭畢敬,給人以角色調轉的感覺。仿佛他於文則是大漢響當當的人物,而欒子奇卻是墊在社會底層的百姓一般。
期間,於禁向欒奕詢問了許多兵法韜略上的問題,欒奕隻要有空便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一例外做了詳細回答,從理論到範例講的清清楚楚,直到於禁徹底搞懂才算放心,一點都不閑麻煩。
自那時起,欒奕便在於禁心裏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如今又聽欒奕說一項把自己視為兄長,大受感動,雙眸不自覺的紅了起來,吧嗒兩下嘴不止如何開口。
欒奕見氣氛醞釀的差不多,開始將橄欖枝探出牆頭,繼續套近乎,道:“聽口音,文則兄像是泰安郡人士?”
“禁乃是泰安钜平人!”
“哦?”欒奕挑了挑眉,泰安郡與濟南國比鄰,钜平縣離濟南不過百裏,朝夕可至。他點了點頭,“鄉音難改啊!兄在家鄉還有故人否?”
於禁點了點頭,“父母、妻子均在家鄉!”
一聽這話欒奕扭頭瞪了郭嘉一眼,那意思你這情報頭子怎麼幹的?連敵陣這麼重要一員大將的家眷在眼皮子底下都不知道。
郭嘉吐了吐舌頭,那意思兄弟我剛接手神盾局沒幾天,上任之後光忙活折騰劉備和曹操了,很多事根本來不及詳查。
欒奕收起埋怨郭嘉的目光,問於禁,“怎地不把家人接到身邊?”
於禁露出幾分無奈之色,道:“某家前半生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去歲好不容易在徐州安頓下來,正想把家人接到徐州,卻不曾想欒刺史下了禁令,不許教區百姓往徐州遷徙。各處關卡監察甚嚴,村野百姓亦是自主肩負眼線之責,一發現村中來了生人立刻上報教堂。家父自知南下不得,隻好留在家鄉。”
“哦?”欒奕對戰時信徒們的這番警惕舉動大為滿意,嘴上卻歉意道:“如此說來,倒是奕的不對了!害文則兄多年不得與家人相會,願文則兄原諒則個!”言訖,妝模作樣便拜!
見欒奕竟向自己一介敗軍之將叩首,於禁湧出激動地淚水,趕忙抬手虛扶。可欒奕力大,又豈是他能扶得動的,結結實實挨下一拜。“欒兗州,刺史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啊!敗軍之將如何擔得如此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