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南下計劃(2 / 2)

多少年了!這個被世人尊之為神將的人,仿佛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現在山塌了,他覺得無比暢快,渾身上下從毛孔到心肝說不出的舒坦。同時,失了欒奕,聖母教就等於沒了保護神,原本固若金湯的教區隨之變得不再可怕。

“哈哈哈……天助我也!”

於是乎,袁紹舊事重提,在這個時候又把田豐一個月前提到的南下計劃搬了出來。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滿堂文武無一例外,全投反對票。連田豐這個首先提出南下濟南的人都沒有例外。

他就納悶了,上個月還有好幾個人支持,怎麼眨眼的工夫改變主意了呢。

疑惑之間,他問田豐,上個月田先生建議我經略濟南,我自覺時機不到沒有應允。如今,欒奕身死。聖母教沒了主心骨,局麵驟轉直下,正是南下的最佳時機。田先生怎麼又反對了呢?

田豐娓娓道來。他說:上個月,別看欒奕沒有死。但憑聖母教、曹軍交戰的情況看,欒奕占據著兗州絕大多數領土,手下四萬多兵馬需分別駐守二十多座城池,兵力分散。如果主公在那個時候,出兵濟南。欒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將分散的兵力聚集起來,才能回援濟南。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裏,主公的大軍完全可以把濟南攻下來。失卻濟南,欒奕陣腳必亂,加之曹孟德從西麵包抄。聖母教必敗。

反觀如今,欒奕雖然戰死。但聖母教內還有郭嘉、毛玠、徐庶等奇才領銜。他們在接下來與曹孟德的戰爭中開始趨於保守,先後放棄了兗州轄內濟陰郡、東郡大麵積領土。這就使得分散在兗州各地的兵馬向中央集結,不再如原來那樣一盤散沙。

如果主公這個時候出兵濟南,聖母教兗州大軍很快就能回援,借濟南國複雜的地勢狙擊主公。

主公久攻濟南不克,反倒讓曹操輕鬆占去兗州。自己費力,白給他人做了嫁衣。得不償失。

此外,田豐還表示自己覺得欒奕死的很是蹊蹺。曹、欒兗州之戰中,曹操投入了五萬五千人左右,欒奕有四萬五千兵馬,按理說,兵馬數量相差不是很大。正因為這個原因,在戰事的初始階段,對戰雙方一直處於對峙態勢。對峙持續的好好的,可偏偏在上月中旬出了狀況——欒奕的兵糧竟被曹操燒了。

燒糧之事立刻成了攻伐開始的導火線,自此欒奕連戰連退,曹操連戰連捷……

說起欒奕屯糧的地點——魚台。田豐還算熟悉,誠然,魚台位於欒奕新修運河的河道上,漕運便利。可是魚台這座城實在是太小了,說他是城都是在恭維它,城牆還不如欒奕家的院牆高。田豐怎麼想怎麼覺得除非腦袋被驢踢了,一般人絕對不會選擇它做屯糧所在。

無論欒奕也好,郭嘉、徐庶也罷,他們都是聰明人,更不會這麼做。

換句話講,就算他們真的選魚台當大倉。那也該加固一下城防吧?

欒奕手底下那麼多工匠,數千裏的運河都修出來了,區區城牆修不出來?

肯定不可能。

憑借這番推論,田豐立刻判斷出曹操燒的糧草是假的,也就是說聖母教的軍糧並沒有斷。

可是既然不缺糧,那教會大軍還要後撤百裏,將諸多兗州城池拱手相讓呢!

答案呼之欲出,誘敵深入。

最讓人心生疑竇的還是欒奕死在殘荷崖的那場仗。在那場戰役中,本來欒奕是占盡上風的,打的曹軍抱頭鼠竄。隨後,欒奕親自領兵去追,在殘荷崖中了曹操的埋伏。

而這埋伏恰恰是此事中疑點最大的一部分。

就地理而言,殘荷崖確實不失為巧設伏兵的絕佳地點。但是有一點至關重要,欒奕中伏是在幾月?二月,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隨著大地回暖很多冬眠的動物會從睡夢中蘇醒,南飛的鳥也會在這個時候北歸……可以說,這時候的大山裏正是最熱鬧的時候。

眾所周知,動物是怕人的,數萬大軍躲在山裏必然是鳥獸無聲的。

很多富有經驗的將領,完全可以借二月節氣中山裏鳥獸的反應,對當下所要遇到的狀況進行判斷。

欒奕自十二歲起便開始四處征戰,顯然應該歸於富有經驗的將領。

他打了那麼多的仗,在路過殘荷崖時,聽不到鳥叫,聞不到獸吼,難道就察覺不出山裏有埋伏?他難道看不出殘荷崖適合伏兵?

除非他腦袋被驢給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