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臨淄保衛戰(一)(2 / 2)

所以,當顏良得知幾乎全青州的銀錢全都囤積在臨淄時,立刻冒出出兵臨淄的想法,當即下令三軍明日三更早飯,辰時出征。

軍師辛評聞知此訊,趕來規勸,說:“主帥何以妄動?來時,主公如何說的?令我軍背依濮陽,以北海大城為基掐斷青州和濟南間的聯係。主公還幾次三番讓我們不得擅自出兵貿然攻略踏出,必須將聖母教大軍主力牽製在北海周圍。主帥難不成忘了?”

顏良打個哈哈,解釋道:主公的叮囑我怎會忘卻?可是今日不同往日,戰局瞬息萬變,身為主帥必須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才行。

方今,臨淄兵力明顯不足。據探馬來報,守城士卒最多不超過1500人。而我們卻有4萬萬五千大軍。拋卻駐守濮陽、北海的兵馬,還有3萬5千人可以靈活機動。以3萬5千,打1500,不過是朝夕之間的事情。攻占臨淄易如反掌。

青州數百萬人的財產現在都存在臨淄的金庫裏。而青州又是聖母教四處大州中最為富裕的大州。攻下臨淄就能把全聖母教超過四分之一的財富全數掠來。聖母教和欒奕必受重創,主公白得一筆重資。可謂一箭雙雕。對於未來的戰事大大有益啊。這麼大的好事,莫說臨淄兵少,就是千軍萬馬拱衛,也要試著攻上一攻。

顏良說的有理有據,辛評琢磨著也有幾分道理。可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他道:“現在,欒奕的兵馬定然探得了我軍動向。隨之,會提領大軍東來青州馳援。若是欒奕兵馬趕到,我軍仍未攻下臨淄那可如何是好?要知道,臨淄很有可能會像北海這般,雖僅有1500兵卒駐守,卻是萬民上陣,不是一天兩天攻下來的?””

“這一點大可不必擔心。”顏良擺了擺手,“莫說欒子奇中了主公瞞天過海之計,一時半會不會得知我軍攻入青州的訊息。就算知道,豫北官渡距離青州千裏之遙,就算欒子奇日夜行軍百裏,也得花十多天時間才能趕到臨淄城下。現在算來,欒奕十日之內決然來不到青州。”

辛評再次提點,“可是別忘了,欒奕在東平郡還布置了一隊兵馬呢!東平距離青州較近,五日之內便能馳援。對了,據探報說主帥乃是呂布。”

一聽“呂布”二字,顏良臉上露出幾分不屑之情。“呂布又有何懼!想當初我未曾跟主公一起去虎牢,否則定手刃此獠。飛將軍?哼,口氣不小,不過就是個叛了又降,降完複叛的三姓家奴罷了。此外,日前主公送來的探報中說,我軍細作現已探明呂布所謂聖熊軍數量,不過兩萬餘人。遠遠少於我軍。若與我軍正麵廝殺,聖熊軍不是對手,不足為慮。是以,臨淄一戰,無論如何我軍必勝。如此必勝之戰,又有如此豐厚的回報,不打豈不成了傻子?”

“可是……”辛評總覺得心裏不踏實。“可是主公有令,不讓咱們輕舉妄動呐!”

顏良一改笑容,不快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身為主帥,我已決定出兵臨淄,任何人不得再做諫言。”

“這……”辛評把冒到嘴邊的話又憋了回去,暗道:“罷了,罷了。興許真如顏良所說,臨淄不堪一擊呢!”

正當顏良為臨淄一戰做著戰前調度的時候。聖母教臨淄方麵也沒閑著。

在臨淄各村落教堂的牧師有序引導下,各地百姓紛紛離家,躲入城中避禍。時任青州教區宗主教的欒祿負責組織手下神職人員負責安置難民。身為臨淄太守的李肅則召集難民中的青壯入伍,暫時鞏固城防。

與蒼老的北海城不同,臨淄老城在聖元前一年(聖元元年的前一年,相當於公元前一年)田楷之亂時,曾遭受重創。城內居民慘遭屠戮,城池亦是大範圍被毀。

現在居住在臨淄郡內的百姓,多數都是當年董卓焚毀洛陽之後,從洛陽遷到長安去的。欒奕攻陷洛陽之後,又把他們從長安帶回了青州。

這些祖籍洛陽的百姓,在踏上漫漫遷徙之路前,在董卓的暴政下經曆了刻骨銘心的苦難,又曆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遷到青州臨淄——他們的新家,剛過上幾天好日子,袁紹又攻了來。

已經飽嚐過一次家園被毀滋味的他們,再也不允許惡人再來破壞他們的家園了。所以在聞知李肅招募新軍的消息後,無不踴躍報名。一日之內便征得新兵5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