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借“拖”字訣,讓戲誌才多在江東待些時日,趁此時機收攏其心將其招致麾下。卻不曾想戲誌才毫不猶豫拒絕,“將軍放心。安全不成問題,過大河不遠便是豫州地界,在下乃是豫州人,道路熟悉的很,無什危險。”
孫策尷尬一笑,沒多言語,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周瑜。周瑜會意,勸戲誌才道:“戲先生,且聽周瑜一言。方今袁紹大敗,袁紹身死,河北群龍無首。幾位袁紹子侄:袁譚居幽州,高幹駐並州,袁尚主掌冀州,三權分立各自為政互不相服,兄弟之爭隻在朝夕。他們兄弟之間打城一團,獲利的唯有欒奕。此時河北袁氏已是名落孫山,先生現在北歸豈非自投羅網?反觀我家主公坐擁六郡八十一州,手握江東十數萬強兵。唯才是舉,任人唯才,內有謀臣無數,將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外有上將過百,能征善戰開拓八荒。先生何不棄卻袁家,到我江東來共創偉業呢?”
戲誌才恭敬道:“孫將軍、周長史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袁公與我有知遇之恩,袁公雖死,其子尚在,正所謂忠臣不效二主,贖在下不能留在江東。”
一聽這話黃蓋急了,“你這人怎地這麼不識趣?河北正當水深火熱之時,我家主公念你才華,不忍你往火坑裏跳,你竟如此不識好歹!”
戲誌才皺了皺鼻,不置可否沒有應答。
孫策複問:“先生當真要走?”
“非走不可!”
“也罷!”周瑜續言,“既然戲先生執意要走,我等也不好強加阻攔。不如這樣,我家主公當真欣賞先生之才,欲封先生為軍師祭酒。先生且把印綬收下,將來如果在河北做事順心,便可仿效蘇秦執掌六國相印,縱橫捭闔。自此河北、江東永結同心,共禦欒奕。如果先生心意回轉,不願再在河北效力,可隨時到江東來。江東三軍祭酒的職位永遠給先生留著。如何?”
聽了周瑜這番話,孫策暗豎大拇指。世人皆知戲誌才此生最為崇拜蘇秦和張儀,以縱橫派傳人自居。既然如此,遊走於諸侯之間,在多路諸侯帳下手握權柄必然是他的畢生宏願。周瑜此番,將江東軍師之職拱手相讓,正中他的心懷,不可謂不高明。
除此之外,周瑜果還說在河北諸事不順,戲誌才可隨時到江東來,為戲誌才留足了後路。
態度如此赤誠,就算鐵石心腸也該為之動容。戲誌才沒有理由拒絕。
然而,出乎孫策和周瑜意料的是,戲誌才拒絕了,非但拒絕了,態度還很堅決。
戲誌才躬身一禮道:“再次感謝孫將軍、周長史好意。方今江東與吾河北唇亡齒寒,若河北淪陷,總有一天欒奕的大軍會陳兵江北,將矛頭指向將軍。將軍隻需明了這一點,即便在下不在江東任職,江東與河北的關係依然牢不可破。既如此,在下又何必白占江東一席之位呢?將軍不妨把軍師之位讓給更加堪當此任之人。至於河北的後世,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這……”孫策霎時噎住,又將探求的目光拋向周瑜。
此時,周瑜的臉色並不好看,想來連遭戲誌才拒絕,生了怒氣。他長出一口氣壓住怒火,“既然先生執意不留,那就悉聽尊便吧!”
“謝過諸位!”戲誌才及地一揖,扭頭便走。
目視戲誌才離去的背影,黃蓋吧嗒吧嗒嘴,一臉的不舍,“此能人也。主公,就這麼讓他走了?”
“他態度堅決,又能怎麼辦呢?”孫策無奈搖頭之際,卻聽周瑜忽然冒出一句,“殺之以絕後患。”
“公瑾(周瑜字)何出此言?”孫策驚了一哆嗦。
周瑜殺氣騰騰道:“主公,世人皆雲‘得救世八才者得天下。’方今欒子奇已將救世之人才徐元直、救世之地才毛孝直、救世之海才文若、救世之星才荀公達;救世之雲才程仲德攏至麾下,就差他戲誌才了。此番戲誌才北歸河北,而河北袁譚、袁尚又肯定不是欒子奇對手。河北早晚落於歸於欒子奇名下。屆時,欒奕俘獲戲誌才,以朋友情誼誘致,輔以活命之路導之,其必歸降。救世八才齊聚,以他們之能,主公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