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舊友相逢(1 / 2)

邇鳩竟是聖母教的人!

戲誌才為之震驚了許久,他至此才真正理解什麼叫聖母教細作無孔不入,連潛伏在自己身邊都不知道。“奕哥兒……額,我是說欒兗州,你們的教主為什麼讓你們這麼做?”

“奴家剛才不是說了?為了保護您的安全!就像這次,得知您要南下江東,我們特意組織人馬沿途護衛您的安全,保證您能安全抵達秣陵,並安然回到河北您的家中。”陸玲一改剛才的煞氣,又扮回天真爛漫模樣,仿佛剛才什麼事都沒法生過一樣。

“你是說一直送我回河北?”

得到陸玲肯定的答案後戲誌才為之一愣。聽話聽音,陸玲說的是送他回河北,而不是押送濟南……其中暗含的深意可想而知。“原來奕哥兒和嘉弟一直默默的關注著我,幫助著我!而且這種幫助完全是不圖回報的。若非今日遇險,陸玲他們不得不亮明身份,自己還被蒙在鼓裏!”思及此處,戲誌才大為動容。“這次忽然你們提議更改線路,轉而繞道徐州、青州是不是也是欒兗州的意思?”

“正是!”陸玲點了點頭,“教主說,他很想見戲先生一麵,卻又怕先生不肯見他,便讓陸玲用了些小伎倆誆先生。當然見與不見全由先生做主,我們絕不強迫。如果願意見教主一麵,可沿運河直接去濟南。教主現在暫時不在濟南,不日便可趕回;如果先生不想見教主,也可順路去趟平原。主上郭嘉已在平原恭候大駕。”

“這……”戲誌才猶豫了一會兒。自從欒奕與蔡琰、貂蟬大婚以後,他一直未能與這位老友見上一麵,看看現在的欒奕變成了什麼模樣。聽說他有了孩子,長得像欒奕還是蔡琰(外人不知欒詩萌乃是蕭紅所生)?

每每他要做出決定,心底又冒出一個聲音告訴他“不能去,去了你就不想走了。”他不想留在濟南,呆在欒奕身邊,說不清理由,但就是不想。

可是轉念一想,幾位兄弟這麼多年默默關照自己,今日又救了自己的性命,若是不去見上一麵實在太過絕情。

矛盾間反複思量一陣才對陸玲道:“欒兗州事物繁忙,在下就不叨擾了。如何方便,不如去平原見上郭大人一麵吧!”

陸玲一如既往的保持著標誌性的笑容,“奴家剛才說了,一切聽從戲先生安排。請吧!”

……

北歸的路程因陸玲一行的加入變得順暢了許多。沿路關卡看到陸玲隨身攜帶的腰牌一概放行,途中村鎮教堂亦是招待周到,吃喝住宿一概不愁。

戲誌才南下江東時,雖也路過了潁川、汝南等豫州所屬的領土,不過介於那時急著趕路,沒能顧得上欣賞一番沿途風光。如今,大局已定,雖是敗局但好歹了了心事,回去的路也就不用那麼匆忙了。

所以,回河北這一路,戲誌才一行走得很慢,一路欣賞徐州運河畔美好的風光、繁榮的景象、快樂的人群。當然,還有他望而生厭的教堂。

在過去的八年時間裏,戲誌才一直對聖母教十分抵觸,始終覺得聖母教是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的產物,所謂的傳教乃是冠冕堂皇的欺詐。

可是在靜下心來,看過教區百姓的生活、教區事務的發展後,他忽然覺得聖母教跟自己想象的並不一樣。它不單單將信徒籠絡到欒奕的周圍,還賦予了信徒很多東西。比如精神上的追求和希望,思想上的啟迪和善化,還有靈魂上的洗滌和凝練。

因了聖母教的存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精神變得富有,生活也就充實。在聖母教塑造的優越環境下,人們變得有追求,有向往,向著心中的目標辛勤勞作過後,便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有了公平合理的回報,人們的追求得到滿足,並享受到收獲的快樂。隨之,自然而然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去追求,去努力,形成一種良性的自我實現的循環。

於是,人們變得越發富足,越發快樂。在這個征戰不休的年份,教區百姓的生活條件甚至遠超任何一個朝代,平凡百姓的精神麵貌更是比曆史上任何一個時節都要幸福安康。

民心如此,作為實際施政者足可引以為傲。

當然,這裏所說的施政者不可能是現在的皇上。在百姓眼裏,皇帝遙不可及,平日裏沒聽說他為老百姓做過益事。相反的,教主的使者們就在他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在執行著教主的政令,改善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每隔一段時間,教主還會在教會的內部刊物《聖光報》上刊載文章,或分析時政,或撰篇詩文,亦或者分享自己人生的感悟。這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感到教主就在他們的身邊,雖手握大權,卻是他們中間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