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蜀中地圖(2 / 2)

“如此就有勞先生了。”

隨後欒奕又跟張鬆商量了一下麵見劉璋的具體細節,一起用過午飯之後,張鬆領命告辭,回驛館收拾西歸益州的行裝去了。

張鬆走後的第三天,欒奕也踏上了回返洛陽的歸途。

之所以這麼急著離開江東,原因有二:

一方麵,自聖元十一年始建的新洛陽城,經過前期籌備、奠基和中期建設,曆經七年之久初具規模,剩下的些許工程完全可以在入駐後進一步完善。

大部分民居、商鋪、作坊、工廠、市場、教堂已經開始投入使用,朝廷的官署、教會的機構也陸陸續續從長安搬來了洛陽。

朝廷遷都不是小事,期間有很多要事需要欒奕北歸定奪。此外洛陽外城裏的帝國藝術學院、帝國演武堂、帝國神聖十字醫科大學堂、帝國理工學院即將開學招生,還需要欒奕親自主持開學典禮,以示教會對教育的重視。

另一方麵,欒詩萌作為欒奕的第一個孩子——他的長女,其在欒奕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眼見詩萌婚期將至,欒奕必須趕回趕回洛陽。在他的新府邸——洛陽教主府中親手將女兒送上花轎。

所以,為了加快趕路的速度,回到江北之後,他讓黃忠、李典等人,與孫策等一應江東文武和五萬教會中央軍衛士乘船沿運河北上,自己則帶了幾百親兵與典韋、赫拉克勒斯一人兩騎快馬加鞭,日行百裏回趕。

十月初,風塵仆仆的他終於出現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巍峨的新洛陽城門前。

詩萌出嫁的前幾天,快樂的如同北歸的候鳥,一會在院子裏飛來飛去,一會兒又返回巢中忽閃著她那雙大眼睛觀望繡女為她縫製嫁衣,有的時候她還會跑到欒奕書房裏來,打斷正商談公事的欒奕和蔡琰,便是一陣喋喋不休的念叨。所說的話語無非就是那麼幾樣,嫁到司馬家去,公婆會不會喜歡她?如果不喜歡她怎麼辦?她該多大要孩子?要幾個孩子……雲雲。

一個個問題跟連珠炮似的從她嘴裏冒出來,也不等蔡琰回答又是一串連問,直把欒奕的耳朵磨出了繭子。

雖然欒詩萌提出的問題都大差不差,但每每此時,欒奕和蔡琰都會停下手頭的活計,靜靜的成為欒詩萌的聽眾。

他們知道欒詩萌之所以如此顛三倒四乃是源自於婚前的高度緊張,而這種緊張又是建立在興奮的基礎之上的。

他們為欒詩萌能嫁給自己心儀之人而高興。

所以麵對欒詩萌翻來覆去的提問,他們總會耐心的寬慰她。

蔡琰告訴她,她這麼優秀,未來的公婆肯會喜歡她,在這方麵她不必擔憂。至於什麼時候要孩子,萬事隨願,還要看聖母的意思。

欒奕則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勢,佯怒道:“司馬俊(司馬懿的父親,欒詩萌未來的公公)要敢不喜歡我女兒,我就讓他好看。”

每每得到這樣的答案,欒詩萌總會撅起小嘴,一臉幽怨的對欒奕說,“哎呀,父王,你打打殺殺多了,怎地這麼暴虐。不理你了。”

欒奕麵向蔡琰仰天大笑,“都說女生外向,這還沒出嫁呢胳膊肘子就往外拐了!”

詩萌聞言眼珠一轉,悟出欒奕方才是在說笑,便跑到欒奕身邊撒起嬌來,“哎呀父王,女兒剛才是在說笑呢!父王這麼疼女兒,女兒又怎麼會向著旁人?要偏向,也偏給父王。”

言訖,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嗬嗬笑了起來。

隻有在這個時刻,欒奕方覺得自己不是什麼護國神教的教主、大漢的齊王,而是一家之主,一個女人的男人和另一個女人的父親。沉甸甸的重擔從肩上卸了下來,他覺得渾身輕鬆,請送到可以扛起一座大山。

大婚之前的半個月,欒奕雖然嘴上不說,但蔡琰看得出,欒奕內心中對婚事的喜意遠遠小於麵臨女兒離家的不舍。

他每天深夜亥時忙完公務回房休息時,放著近路不走,偏要繞到後花園走遠路。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條路可以經過小詩萌的閨房。

路過詩萌閨房時,他並沒有敲門而入。他怕叨擾詩萌休息。

他隻是將隨從侍衛揮退,靜靜的站在房前的院落裏,接著月光觀望那扇耀著燭火的琉璃窗。琉璃窗內一無所有,並沒有閃現出詩萌眼裏的容顏,但透過那盞晶瑩剔透的窗,欒奕卻看到了許多,看到了詩萌的幼年、同年、花季雨季……一切都如同昨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