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感覺和迷失自己的感覺大概是差不多的。有時,找不到路了,可以問警察,問加油站或路人,但是迷失自己,卻是不知不覺的,甚至自己也沒察覺。
昨天和幾位女朋友相聚,這些都是我當年求學時的同學,畢業後各自努力,因為投合,所以也常常找個機會,談談各自的生活,也分享一些思考所得。
裘蒂已經升到了公司主管,可是仍不減當年那份尖銳,特別是對男女兩性,充滿著敵對的心態。
“恭喜你啊!裘蒂,升到副總裁可不簡單。”我衷心道賀。
“可是,這是我努力得來的,我早就該升總裁的,社會對女人總是壓迫。”她一點也不開心地抱怨著。
“當然是你的能力強,你幹嗎那麼生氣。”凱倫說,“你看我換來換去,到現在連個工作也沒有穩定下來,都怪孩子年紀太小,我的雄才大略毫無施展機會。”
“我有什麼能力?再說,做女人總是吃虧些,隨時隨地都會被剝奪機會。”裘蒂抱怨著,“有時想想,工作一輩子,連婚姻也賠進去了,到底為了什麼?”
“至少你還有事業啊!”凱倫也抱怨著,“像我,隻是一個家庭主婦,什麼頭銜也沒有。”
“隻是一個家庭主婦?”我忍不住問,“你的孩子那麼好,你別看輕自己,你有你的成績啊!”
“哈!”凱倫大笑,比哭還難聽,“社會可不這麼看我,每次去買菜,連個工作電話也沒有,支票差點開不成。”
我啞然無語。一個事業有成,一個家庭美滿,但是好像兩個都沒有以往快樂。
不錯,這個社會太講求外在的成就,太顯耀有形的頭銜,但是,如果連自己也不能肯定地認清自己,接納自己,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都是外在因素,真的會很空虛,很不快樂。忍不住又想起了那伸向天地的高大樹木。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也不能肯定地認清自己,接納自己,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那他永遠隻能活在快樂之外。
“樹木必定是明白了它所處的地位,因此能往下紮根,往上成長。”美國女作家凱撒琳?波特曾經如此讚美樹木。
“花開,不是因為要解人間的愁,人活著,能愛,能生活,也就有了快樂。”這是巴士卡力博士在《愛生活與學習》一書中的智慧雋語。
我想人如果不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一切的追求和途徑也難免像迷陣一樣,迷茫曲折,以至迷失自己。
而活著,如果沒有愛,沒有關懷之心,時時計較,天天怨恨,又怎能怪快樂總是背棄了我們的生活?
從愛出發,把心找回來。在出發前,總得清楚自己的方向,否則一切皆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