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超級愛哭的偉大導演
江老板一向以精打細算出名,比如說做《北京遇上西雅圖》時,紐約帝國大廈的全景航拍,就是買回來銜接上去的,因為自己拍太花錢了。但拍《捉妖記》時,盡管電影的特效部分占到50%,他卻不斷對許誠毅說:“多拍點動作場麵。”許誠毅清楚特效特別燒錢,有時候會提醒江老板:“這樣其實已經到美國水平了,夠了。”但是,對方又會反過來問他:“夠嗎,可不可以再多一點?”
製片人江誌強把《捉妖記》比作人生的第三個轉折點。之前兩個轉折點分別是投拍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張藝謀的《英雄》,前者成為華語片首席代言、席卷海外市場,後者揭幕了中國的大片時代。這次與許誠毅合作,他把電影預算提高到3年前的10倍,說自己“已經把所有的東西都押進去了,跟許誠毅是兩條命綁在一起。”
鮮為人知的是,許誠毅在《捉妖記》上花費的時間,光是後期特效他就帶領團隊製作了一年半之久。
許誠毅合作的特效公司是北京的BaseFX,電影的特效總監是美國“工業光魔”。後者創立於1975年,從《星球大戰》開始,持續為《侏羅紀公園》、《加勒比海盜》、《環太平洋》、《哈利波特》係列等300多部電影提供視覺特效服務,代表著當今世界電影特效行業頂尖的製作水準。
曆經種種磨難,許誠毅7年磨一劍的《捉妖記》終於問世了。在成本嚴重超支、總投資高達3.5億,被業內普遍看衰的情況下,許誠毅帶著“胡巴”逆風起航。
真人動畫電影《捉妖記》於7月16日上映後,首日票房連續打破多項國產片紀錄,上映10天累計票房12.75億,超越《泰囧》(12.67億)成華語票房總冠軍。業內預測票房有望衝進20億。
剛剛去世不久的最後一位迪士尼“九元老”奧利·喬斯頓,曾向許誠毅傳授秘訣:“不要動畫,要動感情。”這讓許誠毅在美國學到了拍電影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如何用真情講出感人的好故事。
最有趣的是,在身邊人眼裏,許誠毅不僅童心十足,還是一個超級愛哭的導演。設計人物形象時激動地哭,拍片時會哭,采訪時也會哭。在柯震東出事之後,他曾經在後期機房看著完全無關的鏡頭就莫名哭出來,但他說自己沒有怪過柯震東,“那個感覺反而是,比如說家人有意外臨時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比如你病了不可以去把這件事完成,我們去幫他完成一樣。”
《捉妖記》嚐試動畫和真人結合,這對許誠毅還是第一次。沒想到上映後口碑很好,觀眾直呼:“特效太驚人,胡巴太可愛,井寶太有戲!”更有業內人士驚呼:這部電影比起《怪物史萊克》毫不遜色,堪稱中國古裝版的《哈利波特》!
觀眾竟如此瘋狂地喜歡,這也讓許誠毅有機會拍續集。第一部出現了很多妖怪,但戲份不多,許誠毅想在續集裏增加這些妖怪的戲份。
多年來,動畫片的霸主一直是好萊塢夢工廠,他們不僅賺到了豐厚的利潤,還在世界範圍內不斷營造著美國的軟實力。“其實中國國內並不缺人才,如果多點創意和耐心,中國動畫完全可以和好萊塢有一拚!”說這話時,許誠毅一臉的自信!
(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網摘)
文/王玉琴;責編/鄧琳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