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人汪國真和他的“閨蜜”兒1(1 / 1)

2015年4月26日淩晨兩點多,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作為著名詩人,他的詩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對於兒子的教育,他從不講大道理,而是采取寓教於詩的形式啟發、引導兒子,他認為詩歌比生硬的說教更有說服力。麵對思想活躍、追求新意的“90後”兒子,汪國真平和、細致、耐心,一展慈父風采,被朋友譽為“閨蜜老爸”。

寫詩引導兒子自身就是“名牌”,告誡兒子“忠”“孝”是做人底線

1994年春節後,38歲的汪國真中年得子,他激動萬分,給兒子取名汪黃任。兒子出生後,汪國真仍身不由己,整天忙著參加活動,到處簽名售書、演講。為了彌補對妻子的愧疚,汪國真隻要在家,洗尿布之類的事情都包攬了。

汪國真的詩盛行不衰,稿費自然不菲。但在養育孩子方麵,他卻一直很儉樸,從不買奢華用品。他認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養成的意識,很難在以後的生活中泯滅,它會潛藏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傳承。因此,在兒子麵前,汪國真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衣著樸素,言語得體,從不講粗話,對父母恭順尊重。有了這樣的言傳身教,漸漸懂事的汪黃任,處處表現得像個小紳士。

汪黃任上小學二年級時,有了攀比心理,經常在飯桌上說班裏某個男生很大方,爸媽從國外帶回來的巧克力都分給同學;某個女生身上的衣服都是從香港買的等。汪國真意識到兒子的心態起了變化,但他並沒有給兒子講什麼大道理,他覺得攀比心每個孩子都有,關鍵看家長如何引導。

一天,汪黃任在飯桌上對爸媽說想買一雙名牌運動鞋,班裏其他男生穿的都是名牌運動鞋,隻有他沒有。汪國真知道,如果直接拒絕兒子,會傷害兒子的自尊心,於是他說:“爸爸可以給你買名牌運動鞋,但必須用你的勞動來獲得,如果你同意在家裏洗半個月的碗,拖半個月的地,爸爸明天就可以給你買。”汪黃任爽快地答應了。汪國真信守承諾,第二天就幫兒子實現了心願,兒子也認真履行了諾言。此後,汪國真多次通過按勞付酬的方法,引導兒子摒棄不勞而獲的念頭。

為了教育兒子放棄攀比心理,汪國真經常給兒子講一些名人故事。他告訴兒子,袁隆平是我國“國寶級”的水稻專家,生活卻非常儉樸,早年穿的襯衫都是花10元錢從街頭地攤淘來的。盡管袁隆平如此樸素,因為他在水稻方麵的卓越貢獻,仍然獲得了人們的尊重。所以,你是否贏得大家的肯定,並不在於你穿不穿名牌。汪國真還用詩詮釋自己對名牌的理解:這名牌/那名牌/何牌能勝自身就是名牌/這閃光/那閃光/何光能閃奮鬥之光?汪國真把這首詩用毛筆寫在宣紙上,貼在兒子的書房裏。

平時,汪國真衣著樸素,穿著以簡單舒適為宜。有一次,北京一家書店邀請他簽名售書,他決定帶上兒子,讓兒子體會一下:老爸穿著樸素的衣服,照樣能被大家所尊重。那天,簽名售書時,汪國真麵前排起了長隊,人們拿著新購的書,恭恭敬敬地請他簽名,還不忘和他合影留念。看到爸爸如此受歡迎,汪黃任終於理解了爸爸詩中的“自身就是名牌”的含義。此後在生活中,他很少再向父母索要名牌東西。

汪國真經常教育兒子,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恪守的底線就是忠和孝。忠就是要忠於祖國,不能做對不起祖國的事情;孝就是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上中學時,汪黃任被父母送到姥姥所在的城市讀書。此時的汪黃任迷上了網絡遊戲,經常玩得忘了回家。得知這個情況後,汪國真坐火車趕到了嶽母家。當時兒子還沒有回家,經嶽母指點,他找到了兒子所在的網吧。

看到爸爸出現在麵前,汪黃任有些害怕。汪國真沒有訓斥兒子,而是把兒子帶到肯德基餐廳,父子倆邊吃邊談。汪國真嚴肅地對兒子說:“做人首先是不能給別人添麻煩,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你姥姥有個習慣,每天晚上你不回家,她就不睡覺,一定要等你回來。你夜不歸宿,就是在給你姥姥添麻煩,就是不孝,爸爸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這種人!”汪國真的語氣很輕,分量卻很重,深深地銘刻在兒子心裏。從那以後,汪黃任雖然還是會去網吧玩遊戲,但是到點他就會準時回家,因為他知道姥姥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