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概述
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麵有著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科學,在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活動已經成為人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實踐領域。自本世紀初以來,科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注意。他們把門類繁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當作一個整體來考察,研究科學總體發展的規律性,及其同社會其它因素之間的內在聯係,從而形成了一門研究科學本身的新興學科——科學學。科學學的出現,是當代科學體係發展整體化趨勢合乎邏輯的必然結果。
一、化學學的對象
科學學的奠基人貝J·D·貝爾納在1965年就說過,“我們應該著手來完成連物理學、心理學、宗教科學等都向我們提出的對主體與客體、觀察者與觀察對象、創造者與創造物、火種與媒介物的綜合工作。這裏的每一對概念都是統一的有機體,總之科學也應該研究它本身。”60年代後,科學學的發展十分迅速,學科越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幾乎涉及到與科學有關的一切方麵,如科學社會學、科學方法論、科學邏輯學、科學計量學、科學政策學、科學美學、科學語言學、科學組織學以及各學科的科學學等。最近我國學術界開始倡導的化學學就是科學學中的一門新的重要的分支學科。
毛澤東同誌在《矛盾論》中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化學學是以化學學科本身作為研究對象,從總體上研究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征、社會功能、認識方法和自身發展規律等戰略性問題的一門科學,即關於化學科學的科學。它是化學科學的一種自我認識,一種探索化學科學內在規律及化學科學同社會關係的理論認識,是化學科學的自我反思。化學學一方麵把化學科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研究它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發展規律;另一方麵又把化學科學作為一種認識現象來研究,研究它本身的概念、體係、結構及其認識與方法。因此,化學學的對象主要是研究化學科學整體的本質屬性和特征、發展規律及其社會關係與效應等戰略性的問題。
二、化學學的內容
化學學的研究內容,大體上包括以下五個方麵的問題。
1.化學同社會和社會現象的關係
化學學把化學放在整個社會中進行考察和研究,探索化學對象及其與紛紜繁雜的社會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這裏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內容:
(1)深入認識化學在自然科學體係中的地位。化學被確立為科學雖然隻有300餘年的曆史,但是它在自然科學體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在科學發展中不斷得到加強。特別是在20世紀後,由於化學的發展即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與其它學科日益互相滲透、相互交叉,就使得化學一方麵與物理學密切結合,進一步揭示化學運動的本質;另一方麵又與生物學緊密聯係,旨在認識生命的奧秘和對常規化工過程進行改造。此外,它還向諸如天文學和地理學等其它學科滲透。化學不僅研究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還研究宇宙世界,例如宇宙化學所研究的宇宙起源和太陽係起源等問題。我們相信,隨著整個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化學必將在自然科學體係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全麵評價化學在社會中的作用。許多學者認為,當代化學與生物學已成為各種科學技術的“先導性科學”,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當今各發達國家也都十分重視化學,如英、美等國的化學研究基金在整個科學基金的分配比例都在其它學科之上,美國70年代後的化學研究基金基本保持在科學總基金的20%左右。而化學工業的增長速度,則躍居首位,超過其它任何一門行業。戰後的日本,1950年化學工業總產值為8.4億美元,1970年為152.5億美元,1980年達776億美元,30年增長91倍。許多發達國家都是靠化學的發展起家的。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的重要條件就是依靠了化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