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態度教育
科學態度教育是化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外,還要重視科學態度教育。
心理學認為態度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這些內部反應傾向會通過個人的外顯行為表現出來。簡單說,態度就是指人對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動。科學態度是指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態度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科學態度教育是指為了使學生養成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態度和科學作風所進行的教育。
一、科學態度教育的重要作用
化學教學中進行科學態度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1.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革命精神
為使我國盡快建成為一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強國,需要學校培養出大批具有時代精神和新品質的新型人才。這些新型人才不僅應該掌握“雙基”和具有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具有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指勇於實踐、勇於探索、勇於思考、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不畏艱險、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為社會主義事業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革命精神是以積極進取、健康高尚的情意型意識為基礎的。情意型意識包括有感情、意誌、信念、興趣、誌向等等內容。科學態度是以正確的認知型意識為基礎的。認知型意識和情意型意識二者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正確的認識和堅定、頑強的意誌,和健康、高尚的情感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人們在認識與改造客觀事物中的能動作用。如果隻有正確的認識,而無堅定頑強的意誌和健康高尚的情感,或者隻有堅定、頑強的意誌和健康、高尚的情感,而無正確的認識,都不利於認識、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認知與情意之間的辯證關係反映了科學態度與革命精神之間的辯證關係。因此,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必然會有助於學生革命精神的養成;同樣,培養他們的革命精神也會有益於他們科學態度的養成。這說明,在教學中必須把科學態度與革命精神的教育結合起來進行。
2.有助於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化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習、認識化學物質的內部聯係性,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為此,一方麵要使學生認識到隻有尊重物質的客觀規律性才能揭示出蘊含於物質內部的本質和辯證法,另一方麵還要學生認識到學習本身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同樣要尊重認識規律。這種尊重物質的規律性和認識的規律性的做法本身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態度的具體表現。實事求是是我黨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體現了辯證法和唯物論的統一。認識、探索物質的內在規律性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那就是割裂了辯證法與唯物論的統一,將會一無所得。所以,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態度的教育,無疑有助於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3.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如果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緊密聯係起來。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可導致學生產生自覺克服學習中困難的堅定決心和剛強意誌。這種決心和意誌又會使學生產生勇於探索的精神狀態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學生有了明確、端正的學習目的的基礎上,向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其最終結果必然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
二、科學態度教育的內容
科學態度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有: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嚴肅認真和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使他們養成謙虛謹慎、腳踏實地的態度;使他們養成善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培養他們具有剛毅頑強、百折不回的科學精神。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
實事求是是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詳細地占有材料,運用理論思維,對所得材料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從事物本身找出蘊含於其內部的規律性。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使他們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如,在化學實驗中,必須消除實驗觀察中的主觀性,根除個人頭腦中的任何偏見。堅信實驗事實,尊重觀察到的真實現象。運用理論思維對實驗事實進行分析、研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進而形成化學概念或規律性的認識。當實驗中出現與書本中記述不相符的現象時,首先是承認化學實驗事實的客觀存在,絕不能從主觀上修改或臆造觀察中不存在的事實,因為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學生中如果有類似的現象出現,教師要給以教育。其次,是對實驗中出現的特殊現象或數據不準確等實驗事實,要引導學生運用理論思維,進行合乎邏輯的分析和探討,努力從實驗主體、實驗對象、實驗儀器等多方麵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的實事求是態度的教育。此外,還應該教育學生嚴格地把觀察到的實驗事實和對實驗事實的解釋區別開來,這是因為,前者是客觀的真實存在,後者則往往帶有主觀性,它受人的化學知識水平和思想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時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有時則不能。
2.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態度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原則之一。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態度,要從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化學理論(包括概念、定律、原理、理論等)、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等的學習態度入手。這就要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兩種不正確的學習偏向。一種是隻重視化學基礎理論(包括化學基本概念、定律、原理和理論)的學習,不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忽視化學實驗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化學理論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把精力放在學好化學理論上,把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放在次要地位,特別是有的認為實驗是可有可無的,錯誤地認為隻要記住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內容,不必注重實驗操作也可以考出好成績。另一種是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對化學基礎理論的學習不夠重視。他們喜歡動手操作,熱心於對實驗中產生的各種現象的觀察,有的對化學實驗原理和化學理論的指導作用不大關心。上述兩種學習態度都不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態度,因而都不利於學習質量的提高。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使之逐步樹立起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並用以指導整個學習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