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機器人

如果你走進一個有機器人的卡車工廠,希望能看見像電視裏“變形金鋼”那樣神采奕奕的機器人在裝配零件,你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現代工業機器人更像普通的機器而遠不像人。那我們為什麼叫它“機器人”,而不稱之為“自動工作機”呢?因為機器人是一種特殊的自動機器,它不僅能做特定的工作,而且可以重新調整和編程以完成很多不同的工作。這種可編程性和多功能適應性正好說明為什麼所有的機器人都可視為自動化機器,而並非所有的自動化機器都是機器人了。

被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工業機器人的定義隻有一個,是由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的一批工業科學家於1979年提出的。他們把工業機器人定義為:“一種可改編程序的多功能操作機構,用以按照預先編製的能完成多種作業的動作程序運送材料、零件、工具或專用設備。”讓我們來仔細研究這個定義,並理解其確切含義。

第一個關鍵詞組是“可編程序”。其含意為:機器人是這樣一種機器,其程序不僅可以編製一次,且可視需要編製任意次。我們日常所用的很多電子裝置都帶有可編程的計算機芯片。例如,在電子數字鬧鍾的芯片內部編一個程序,指令它演奏一曲“友誼地久天長”作為鬧鈴聲,然而這些程序不能隨意改變,也不允許主人自己輸入新的程序。例如,即使你對“友誼地久天長”已經厭煩,也不能在鍾內存儲另一首自己喜愛的歌曲,因為其程序是固定在內部的。而機器人的程序是可以置入的,即根據使用者的意願,對之可以改變、增加或刪除。一個機器人可具有按任意順序做不同事情的多種程序。當然,為了可以重新編程,一個機器人必須具有一個可輸入新的指令和信息的計算機。計算機可以是“隨身”的,即計算機的控製板就裝在機器人身上;或是“體外”的,即控製機器人的計算機,在保證與機器人互通信息的情況下,可置於機器人體外的任何位置。

定義中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多功能”。其含義是:機器人是多用途的,即可完成多種工作,如用於激光切割的機器人,對其終端工具稍加改變,即可用於焊接、噴漆或裝置操作等工作。

第三個關鍵詞是“操作機構”。其含義為:機器人工作時,需要一個移動工作對象的機構。正如機器人與其他自動化機器的區別在於它的程序可重編性和萬能性,機器人與計算機的區別在於它有一個操作機構。

最後,讓我們研究“多種預編動作程序”的意義。其含義為:機器人工作處於動態過程中,即以連續生產活動為其主要特征。

雖然這個定義看來相當抽象,而且有些模棱兩可,但它確實把工業機器人與固定程序自動化機器區別開來,與類似食品處理機那種隻需要更換配件便可完成調料至絞餡的多功能機器區別開來。同時,它也使機器人遠遠脫離了科學幻想類小說的範疇,因為機器人能否具備任何人類特征,歸根到底是依賴於人類的創造才能。

通過這一番討論,我們可以把機器人看作自動化機械發展道路上一個合理的重大進步。我們已經把由人控製的單一功能的生產機械發展為無人控製的多功能機械。工業革命被認為是創造機器人的新紀元:我們正在研究給機器人裝上“眼睛”,使它具有人工智能,會“學習”和適應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