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知識篇(1)(1 / 3)

上知識更新的人即將走俏

與時俱進,常新常生

古人雲:“窮則變,變得通,通則久。”重視學習、勤於學習,與時俱進、更新知識,該有多麼重要!常新才能常生。有些人甚至明確指出,知識更新乃當務之急、刻不容緩的大事。所以這一點也才被國家人事部研究員吳德貴放在本書這八類即將崛起的人的首要一類、最重要一類。而且,在這八類中,勤於學習、知識更新還是其他所有類的基礎。隻有知識更新了,技能多樣、情商出色、心理堅強、目光遠大、反映敏銳、團結合作才可能做到。而且,隻要更新知識了,這些方麵就可能做到。至於最後一類善於學習,它與知識更新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善於學習著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即要會學習、學得好;知識更新著重的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即要愛學習、勤學習。正因為該部分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在本書中它的篇幅也是最長的,內容是最多的;而且放在第一章,具有統領全書的作用。

我們常說信息爆炸、知識猛增,這句話延伸下來就是更新。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意識需要更新,我們的知識體係需要更新,我們以前許多固有的傳統觀念同樣也需要不斷更新。個人的知識更新,離不開媒介、書籍的支持和引導。電視、網絡、圖書、雜誌、報紙等都為我們的知識更新作出了很大貢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高科技越來越短時間的迅猛發展趨勢,數字化信息即將布滿全球上空;我國加入WTO,經濟全球一體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暴風雨已來到自家門口,經濟國際化必然導致人才國際化的浪潮。須“與狼共舞”的形勢變革,使僅靠單一本土文化工作與生活的人,如同僅用一條腿走路,隻能是行動遲緩;若更新及融會電腦或其他國際多元文化,與之實現良性互動,則如兩條腿讓人快走、奔跑自如。其實不用等到聯合國訂出“不會電腦算文盲”的新規定,有識之士就應主動迎接挑戰與機遇,應對風險,不斷加速知識的更新,不做井底之蛙,不臨時抱佛腳。麵對新世紀新格局,知識更新已應是每個人的最當務之急;更新知識的功夫更在少打麻將、少玩樂的8小時之外。

更新知識,完善自我,這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貴在更新。在傳統社會中,人們主要是通過學校獲取知識。這些知識一般都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具有真實性、客觀性、可反複證實性,是人們經過長期社會實踐檢驗後的認識,對所有的人都是適用的。但在知識爆炸的年代,這些知識滿足不了人們對新知識和新環境的挑戰,這就需要把傳承的經典知識不斷進行更新,以形成對“獲取知識的知識”的追求。人類的曆史就是不斷更新知識的曆史。在知識更新周期迅速縮短的今天,隻有比別人更早地更新知識,才能在社會的競爭中占據主動。但是,有些人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對自己提出的要求認識不足,用已過了“有效期”的知識去應對現實的挑戰,其結果是對自己過高的期望在現實中變成了失望;抱著傳統知識而不更新發展,在競爭中又顯得庸碌無能。這樣以來,被淘汰出局就在所難免了。

現代社會,不但信息多,做任何事情要掌握的知識也比以往多得多。比如說求職,以前是包分配的,安心學習等學校分就是了。現在是雙向選擇,麵可廣了,光是招聘會就有畢業生招聘會、綜合招聘會、專場招聘會之分,各個城市又有各個城市的招聘會,此外還有校園招聘、網上招聘,有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等,林林總總,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啊!為謀得一份好工作,首先要搜集信息是吧?那麼,要懂得上上網熟練搜索關鍵詞,要懂得關注合適自己求職的網站動態;要懂得選擇報紙——一些報紙的求職招聘版做得相當成功,不要買錯了;要懂得多跟同學交流,不要孤軍奮戰……要懂得做求職材料,雖然沒有固定的格式,但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畢業院校、專業是一定要的。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聯係方法。筆者就見過一個大學生,簡曆做得漂亮無比,卻忘了在顯要地方寫上自己的專業和聯係電話。招聘人員麵對眾多簡曆,沒有時間細查,常常就把他直接涮掉了,他總也得不到麵試的機會,後來經同學提醒才發現這一問題。

做求職材料時,最好還要懂得分類:投向外企的,要強調自己的綜合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富有團隊精神;投向學校的,要顯出自己熱愛教育、細致耐心、口才出眾;投向政府的,要把自己嚴謹周密、奉獻精神強的優點亮出來……之後呢,投了材料,接到麵試通知了,要懂得早早安排時間,了解清楚交通線路;北上南下求職的同學,還要學會訂火車票、找旅館……一次求職當中,包含有多少工作要做!你能不學習著搜集信息、甄別信息嗎,能不理會製表技巧、分析對象嗎,能不食人間煙火不管不顧衣食住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