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從“明星省長”到“明星部長”,不但深得民心,而且還非常受媒體的歡迎,常常成為焦點人物呢?任大連市長時,他統籌全麵,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發展思想,將大連建成了中國最美麗的濱海現代化城市,經濟地位也大為提升。後來他出任第一任商務部長,一上任就處於風口浪尖,在這個職位上,他顯示出準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談判技巧,對中國順利融入世貿組織功莫大焉。有評論指出,薄熙來麵對媒體表現出的睿智及其善於學習的能力,使他對貿易問題的影響力迅速上升,逐漸表現出一個大國商務部長的風度和氣魄。他的未來輝煌道路必定還遠不止此。
當前,政工隊伍的年齡結構偏大;政工領域知識的更新速度明顯落後於社會知識;政工工作的手段單一。政工人員作為從事黨務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工作的代言人,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傳播和落實,所以,政工人員主動、切實加快知識更新的速度,是他們開展好工作的最快捷的途徑,也可能是唯一的途徑。
每個政工人員都應切實行動起來,做學習化的人,全麵提升自身素質,密切跟蹤社會發展的最新態勢,準確把握社會脈搏的跳動,將政工工作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真正讓政工工作落到實處。
在加快知識更新速度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政治理論,還要學習經濟理論、心理學及信息時代其它重要知識;不但要學習,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好的經驗方法;要借用各種先進的管理、學習等理念,創新政工工作方法。
加快知識更新速度,需要踏踏實實地學,踏踏實實地做。
3.新聞記者需要知識更新。
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為新聞工作者帶來了許多課題。筆者在從事采編活動中,常常產生一種緊迫感,這來自兩個方麵:一是信息洪流湧動,新的經濟現象、生活方式層出不窮,迫使人們去認知、觀察;如果對其視若無睹,就等於自我封閉。二是當代受眾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且已不再滿足對新生事物動態性、蜻蜓點水式的報道;而要實現報道領域的擴展和報道深度的增強,就必須勤奮學習、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充實自身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各類與工作相關的新知識。前者是把好新聞快車方向盤的根本保證,後者即結合報道領域更新知識結構。必須下苦功學習各方麵的知識,獲取各方麵的信息。對自身充電加能,練好“內功”,不僅靠勤奮學習,還要靠勤於思考。加強學習、不斷創新,那就要聯係實際思考問題。新聞工作者站在時代前沿,要保持感官靈敏,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就必須強化學習意識和聯係實際思考的意識。
隻有勤於思考的人,才能不斷發現新動向、新問題,才能培養發現和判斷有價值新聞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新聞敏感。有人舉例說:“今年4月,我了解到傳銷在德陽死灰複燃的線索,當時就想,國家明令禁止、各地曾予嚴打的傳銷為何會卷土重來?它在形式上與前幾年的傳銷有何不同?為什麼還有人受騙上當?傳銷最具傳染性,它在德陽出現,絕非偶然。我感到這是一條有價值的新聞,於是擬好采訪提綱,先找到工商部門,沒想到因傳銷案要送省工商局認定等因素,采訪遇阻,直到8月全省嚴打傳銷進一步展開,采訪才得以完成。采訪回來的當晚,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報道了廣西北海打擊傳銷一事。自己的稿子很快在本報焦點新聞中發出,但效果已不能和最初的設想相比。”
勤於思考,是做好對經濟現象的分析、預測的前提。有人舉例說:“今年春節後,滬深股市暴漲,成交量和單日漲幅都創曆史新高。我當時發現這一現象後,結合原來從事證券欄目編輯時學到的知識,認識到這是大眾投資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它與國家連續降息、鼓勵消費相關,因此連續作了兩次熱點報道。但限於對宏觀經濟認知的欠缺,雖然知道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卻沒有做出今年的大牛市意味著經濟運行的拐點即將到來的預見。不過,這一次采寫實踐卻使我認識到,記者也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預測性報道,因為預測並非權威部門和專家的專利,記者經常報道某一領域,熟悉某一領域的情況,完全有條件對某一領域的未來走勢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