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還有一個朋友的妻子小C,大學時學的是檔案管理專業,畢業時轉行做了公關營銷,做了幾年後,她覺得太累,想過安穩些的生活,便報考了一個廳級單位的公務員,很幸運(還是不幸?)地便被錄用了,放在新成立的信息處,又轉行做回了本專業——檔案管理。小C對這份工作非常自信,自己連複雜的營銷都做得那麼好,何況這不會動的死的檔案?再怎麼說自己還是科班出身,大學時還拿到過專業獎學金呢!而領導也很信任她,說她是單位唯一檔案專業畢業的,關於檔案的事就由她全權管理。小C便翻出大學時的專業書,仔細核算,開出清單,購買相關的設備、工具、材料,領導也爽快的批下了。接下去的幾個月,小C認真投身其中,把各類文書檔案、人事檔案都整理得井井有條,檔案室煥然一新,領導稱讚,小C也非常自得。但在前段時間上級檔案部門的檢查後,小C卻被領導一頓嚴厲的批評,險些被處分。為什麼?
原來,新的《檔案法》實施後,小C的整理方法完全過時了。她按照大學教科書上的方法進行分類,並將同一類檔案“訂卷”,用棉線裝訂成一個大卷並重新編頁。可是現在的方法卻是按件裝,一份文件算一件,同一類的隻要裝進同一案盒就可以了,也不用重編頁碼。而小C精心編排的角標什麼的,更是早就淘汰了。同時,上級檔案部門還對領導建議說,檔案應盡快實施電子化管理。小C幾個月來的工作要重新返工不說,原先買的過時材料也浪費了不少錢,怪道領導震怒了。好在小C誠心檢討,領導也民主,說自己沒及時送小C去接受培訓,也有責任。小C與領導犯的同一個錯誤都是,沒有意識到萬事萬物都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技術也在更新;仗著自己是“科班出身”就輕視技能培訓,那隨時可能被時代拋棄。
中國古時候60歲一甲子算是一個生命周期,男子弱冠、女子及笄就可以婚配,30歲可以說是人生的中點,這種情況下30歲已步入中年。所以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但是到了當代,在大城市裏生活的人,要首先打拚出自己的生存空間,要居者有其屋、食有魚、出有車,對於一般人來講很難三十而立。40歲左右才是體力精力智力、人生閱曆和知識儲備的黃金結合點,大部分人隻有到了40歲才算是真正成家立業,完成了“立”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是年紀還很輕便不思進取、不求提高,放棄學習、缺乏誌氣,知識陳舊、本領有限,你的事業哪裏還能進展得下去?
近兩年,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大連等地,不少家教中心都推出了成人家教,其費用較學生稍貴一些。一位家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成人家教業務,已經占了總業務量的10%。有關專家表示,成人家教不僅僅是一種時尚,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必然產物,它有足夠的理由存在和發展。隻要將其行業化、規範化,前景十分廣闊。
成人請家教的種類五花八門,但原因不外乎三種,一是為“充電”,二是為了擴展知識麵,三是為了生活更有情趣。周先生屬於“充電”一族,他是一位外資企業的項目經理,平時接觸的基本都是日本客戶,自己也有一定日語基礎,但隨著需要閱讀的日語資料和文件越來越多,與客戶的直接交流越來越頻密後,他苦惱地發現自己日語不夠用了,由於工作太忙,又經常出差的緣故,不可能到補習班去學,所以就請了一個家教來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張小姐則屬於第二類人,工作幾年的她小有積蓄,但卻一直為通貨膨脹使自己的錢袋“縮水”憂心。2005年股市出現了牛市的苗頭後,就有朋友力薦她炒股。對股市一無所知的張小姐當即請了一位證券公司的經理“掃盲”,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和模擬之後,她果斷購買了8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在2006年牛市當中輕輕鬆鬆賺到了7萬元,從此感受到了理財的樂趣。懂得理財之後,張小姐的生活質量提高不少,買房的首付不愁了、繼續念MBA有了經濟做基礎。
劉小姐屬於第三類人,作為大學教師,在暑假裏她沒有去旅遊,而是請了一位藝術學院的學生教她古箏,開學後,初出師的劉小姐增添了藝術氣質,自信煥發,風采更盛,講課也更受學生歡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