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友提出人際關係的55個絕招。第4招是:揮別獨行俠的日子。你還想像小學生那樣科科爭第一?別傻了,這個世界隻有團隊成績,沒有個人成績,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第一名”。告別獨行俠的生涯,你的人生將從黑白轉為彩色,全新出發。你所處的是個萬物共存的和諧社會,因此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
華旗資訊總裁馮軍說:“我不想一個人單打獨鬥,希望‘打群架’。”他希望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相互鼓勵、相互保護,維護中國品牌的利益,超過更多國外知名企業。在華旗,鼓勵員工在各個領域全麵發展,並且與他人形成團隊合作。
薑奇平也說:“AMD應當學學宋江,‘打群架’比單打獨鬥強。”宋江要是一個CPU,恐怕連286都不如,但人家能拉起一百單八將,呼嘯山林,皇帝老子拿他也沒辦法。如果Sanders在社會資本上能趕上宋江的一半,INTEL早就該散夥了。如今IT的行市興“打群架”,說得文雅點叫生態係統建設。光一個CPU,沒有上下遊產品、上下遊廠商的擁戴成不了氣候。如今,INTEL在64位架構上近於形成標準,而標準的形成正得益於戰略生態係統的力量。
某網友說,強大的IT企業最需要的人就是協作人。現在已不是英雄主義時代,在現代社會中,要做成某項事業,需要涉及和處理的因素越來越多,不是個體人的能力所能勝任。在IT業這種現象尤其突出。微軟稱霸IT業,得益於協作功夫。在大家都以技術先進為自豪時,蓋茨願意屈於人下,與人配套,以後的重點也是采用“拿來主義”。
中關村民族品牌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該品牌創新正在從“單打獨鬥”走向“聯合出擊”,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在參與國際競爭中,中關村人逐步意識到,與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相比,單打獨鬥還顯勢單力薄,因此必須聯合起來協同作戰。由百度、金山軟件、漢王、華旗資訊等多家園區知名自主品牌企業自發成立的中關村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協會,就是希望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發揮中關村企業的凝聚效應,形成自主品牌企業的集群出擊態勢。
2005年6月,擁有179項核心技術的首個“閃聯”國家標準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誕生。它史無前例地將電腦、手機、電視等終端進行互聯互通,隻需一個小小的遙控器,就能輕鬆地指揮家中每一個播放器,並讓其內容隨時進行轉換。而在這個先進的中國技術標準背後,是聯想、TCL、長城、中興通訊等成員聯合形成的一條完整產業鏈。
告別單打獨鬥,在AVS(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的牽頭下,中國電子行業四大標準(AVS、閃聯、EVD和DMB-T)組成戰略大聯盟,首次以“中國標準”的形象攜手亮相。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對於中國電子行業將產生基礎性的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影響,中國電子產品有望早日結束沒有“中國芯”的日子。
一個團隊有共同的目標,才能有凝聚力。因為愛國者數碼相機的存在,國外競爭對手不斷降價,為中國消費者節省了近40億的開銷;因為有了漢王,中華民族的手寫輸入改變了西方鍵盤壟斷的時代;同樣,因為SCDMA的出現,讓我國在3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覆蓋整個印度洋海嘯災區的無線通信應急係統。
由單打獨鬥到聯合行動,中石油加入五國投資財團。經曆了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石油公司失敗的教訓後,中國石油公司開始調整其海外業務。記者日前獲悉,中石油旗下中油國際聯合其他四國的石油公司,共同組建一個投資集團進行海外業務,就是這種調整的體現。相比於單獨行動來說,與其他國家的石油公司聯合起來,進行海外風險勘探或者是收購海外油氣資產相對容易些。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應對,鞋業反傾銷進入“聯盟”時代。隨著一份名為《聯合組建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方案的正式簽字確認,溫州、廣東、泉州這三個中國最重要的鞋業基地的鞋革行業協會日前終於以“結盟”方式走到了一起,共同“攘外”。鞋業是中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的“前沿”,它的結盟標誌著中國企業從單打獨鬥到抱團應對走向更大範圍、更加理性的整體應對,也預示著中國企業應對反傾銷又邁出了質變的一步。
下單打獨鬥的人即將滯銷
“智聖”諸葛亮的教訓
“智聖”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刻畫得近乎完美。這是一位在三國史甚至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偉人,後世稱他為“神”。因為他一出茅廬,就火燒博望坡,赤壁助周郎,三分定寰宇,六出伐中原,空城退司馬,讓古往今來者瞠目結舌,所以驚呼曰:“真神人矣!”從曹操、孫權,再到司馬懿、曹真,哪個不畏他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