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禦財有道,傳播錢王美名(10)(1 / 3)

他戀愛過好幾次,雖然每一次都毫無結果。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跡。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開始在精神品德方麵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學校上了1個半月的課,但不久便自動逃遁了。兩年後,當他認為問心無愧、無妨啟齒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給了一個愚蠢的家夥。不久他又如癡如醉地愛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個妹妹的姑娘。可是,當他上姑娘家時,卻喜歡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後一個也沒談成功。賈金斯的情形每況愈下,越來越窮。他賣掉了最後一項營生的最後一份股份後,便用這筆錢買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終生年金,可是這樣一來,支取的金額將會逐年減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時間長了,早晚得挨餓。

點滴哲理

狄慈根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把他的全部心思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那些對奮鬥目標用心不專、左右搖擺的人,對瑣碎的工作總是尋找遁辭,懈怠逃避,他們注定是要失敗的。如果我們把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不可回避的事情來看待,我們就會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將它完成。《聖經》上說:“無論你做什麼,你都要竭盡全力!”

失敗的前提

多年以前,戴維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去參加一次商務銷售,這位朋友正在開始銷售一種他們確信許多人想要的小機械設備。但是沒有花多長時間,戴維就發現沒有人想要這個東西,所以,在關鍵時刻,戴維退出了這次商業活動。

戴維的朋友不幸地把銷售進行到了最悲慘的結局,整個過程中,他損失了幾萬美元。當這一切結束的時候,他告訴戴維:“你知道,我憎恨損失了鈔票,但是我真正擔心的是這場經曆將會使我變得更加膽小怕事,自己以後會害怕再去考慮其他可能的商業機會。如果是這樣,那我的失敗真是太巨大了。”多麼精辟的分析啊!

曆史上,不被失敗嚇倒的偉人是很多的。曾經有這樣一個男人,開始他卷進了一場石油投機,結果喪失了所有的石油和金錢。他離開了石油生意,又開了一家服裝店,但是這次並不比上一場的石油投機要好。結果,他破產了,但是他並沒有泄氣。在生命的後期,他從政去了。曆史學家已經告訴了我們關於這個人的很多精彩事跡,他就是能在兩次人生打擊後再爬起來,最後成為美國的杜魯門。

喬伊·路易斯說:“雖然事情變艱巨的時候,我們都會感覺疲勞和沮喪。如果你想成為冠軍,你就要多次拚搏。你所遇到的第二次挫折還是不夠的,你最好有第三次,第四次,或者更多的挫折才好。”

點滴哲理

喬治·福爾曼曾經說過:“當你放棄的時候,你就失敗了。”你曾經為了一些事情付出過最大的努力,可是問題卻還沒有解決,千萬不要放棄,隻要你去開始另外一個方案。

不要患得患失

古往今來,學會放棄的典故和事跡不勝枚舉。明朝時,山東有位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為官。一天,他接到家母來信,說家裏蓋房子為一堵牆與鄰居發生爭執,希望他能出麵為家裏講話。董篤行接信後寫回了一首詩:“千裏捎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董母讀後覺得有道理,於是主動退讓。這個故事列今還傳為美談。有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盡管人生奮鬥不止的目的是獲得,但有些東西卻是不能不學會放棄的,比如功名、利祿、美色……學會放棄,在深秋時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熱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棄並不是悲觀失望的退卻,而是“揚棄”。

麵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和物欲橫流的社會,懂得放棄的人,是會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沒有得到的東西的,他們每天都有快樂和愉悅的心情伴隨左右。而不懂得放棄的人,隻會焦頭爛額地亂衝,他們不僅最終未能達到目標,而且每天卻陷於得失的苦惱之中。

也許放棄當時是痛苦的,甚至是無奈的選擇。但是,若幹年後,當我們回首那段往事時,我們會為當時正確的選擇感到自豪,感到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也許正是當年的放棄,才到達今天的光輝極頂和成功彼岸。

有一首老歌,歌詞最後幾句是這樣的:“原來人生必須要學會放棄,答案不可預期;原來結果最後才能看得清,來來回回何必在意。”是啊!人生在世,何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