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音樂素養(1 / 2)

淺析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音樂素養

論壇

作者:孫繼紅

【摘要】音樂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較好的音樂素養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音樂主持人缺乏基本的音樂素養,在進行音樂評論時不專業,底氣不足。本文從音樂素養的重要性、如何培養音樂素養等方麵,提出了建議和想法。

【關鍵詞】音樂節目主持人音樂素養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這樣一段傳聞:19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聽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後,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他似乎從音樂中感受得到俄羅斯人民的苦難。托爾斯泰為什麼會從音樂中得到如此的感受,音樂向他講述了怎樣的內容?為什麼托爾斯泰感受得到而別人卻感受不到?這一係列的問題似乎讓人難以回答,因為它既不是關於音樂技法的問題,也不是音樂曆史或音樂本質的問題,其實它是關於音樂藝術規律性的問題。而如何抓住這些規律讓更多的人來分享音樂的美好呢?這就需要通過大眾傳媒的途徑來和更多人分享。

廣播,是一種依賴於聲音、作用於人的聽覺的媒體。而音樂,作為一種最動聽的聲音,也是一種聽覺藝術。因此,音樂與廣播的結合可謂珠聯璧合,廣播音樂節目作為最受聽眾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一直占有著廣播節目的重要一席。節目主持人作為節目的最終傳播者,則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絕不僅僅是音樂的傳聲筒,我們必須賦予音樂更多的人性和情感色彩,讓音樂直抵人的內心。主持人是節目的靈魂,而音樂素養則是一個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靈魂、必備的底氣和資本。

一、當前音樂節目主持人現狀

我國的廣播事業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史。20世紀80年代以前,廣播作為主流媒體,在中國傳媒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隨著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出現及迅速發展,廣播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但在與新興媒體的抗爭中,借助2003年“廣播發展年”這個契機,廣播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了“中國廣播業的第二次複興”。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內地汽車產量,還有私家車的保有量逐步上升。做廣播的同行有這樣的體會:聽眾在一夜之間突然變了,原來以學生群體為受眾主體的音樂廣播,現在的主體為有車一族,由此帶來的廣播聽眾迅速回流給廣播媒介帶來很大的上升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回首1999年安徽音樂廣播剛剛起步的時候,音樂信息和資源渠道少,聽眾以前幾乎沒聽過什麼新穎、活潑的節目,廣播直播音樂節目,成了聽眾欣賞音樂和獲取音樂信息的主要渠道。現在卻截然不同,信息時代,麵對的是知識經濟、國際互聯網和開放的世界。高科技現代化的傳播媒體也紛至遝來。在現代傳媒環境中,廣播音樂自身的優勢、潛力挖掘不足,求新、精製不夠,使曾經火爆的節目處於維持和下滑狀態。從最初的欄目化,到現在的類型化都對主持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總結起來,筆者認為音樂節目主持人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專家型

專家型主持人可以說是各個廣播節目可遇而不可求的。專家型節目主持人在專業領域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經過紮實的專業訓練,同時又能夠較好地駕馭節目,將專業知識運用於節目。在這方麵做得較好的,如北京音樂廣播、上海經典947等。目前安徽廣播界,專家型音樂節目主持人還寥寥無幾。

2、剪刀手型

什麼是剪刀手型主持人,筆者認為就是以資料編輯為主要方式的主持人。隨著網絡的發展,資料的獲取更為簡單、便捷、豐富。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他人的智慧固然輕鬆,但同時也陷入人雲亦雲的俗套,不得不說,有許多正在從事音樂節目的人,僅憑自己喜愛幾首流行歌曲,了解明星的花邊趣聞,就自認為可以當好音樂節目主持人和音樂編輯,這是一種幼稚的認識。然而,目前大部分音樂節目主持人正是這樣的剪刀手。

3、興趣型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節目主持人中,有這樣的一些人,喜歡音樂,愛好唱歌,了解一些音樂常識,比專家型不足,比剪刀手型有餘,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混合型

這類主持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高超的編輯技巧,同時將興趣融入工作,把真正的美的藝術介紹給聽眾,讓聽眾在這種審美實踐中培養和提升對美的理性認識,進而在更高的層次體驗美的愉悅和教益,得到美的享受。而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除了主持技巧,一定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才能真正實現。

通過以上主持人類型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目前音樂節目主持人對於音樂的解讀流於表麵感受,資料堆砌,缺乏個性的音樂解讀,音樂評論。而要想實現有個性,深入的音樂解讀,音樂素養是不可或缺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