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是對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心理素質上的基本要求,突發事件屬非正常事件,帶有突發性,難以預料性和破壞性,當這種事件突然降臨時,領導者必須首先要沉著穩定,義不容辭地做好群眾的主心骨和頂梁柱,泰然自若、從容不迫、措置裕如地發號施令,指揮有序,讓群眾感到有依靠,有寄托,有希望。在突發事件麵前,作為領導者千萬不可張皇失措、戰戰兢兢,以致慌了手腳,亂了方寸;甚至一見大事不妙,撒腿便跑,這樣的領導者當然是不稱職的。而優秀的領導者在突發事件麵前總是能夠保持鎮定、穩重、平靜的姿態,這種臨危不亂的沉著力正是領導者處理突發事件必備的素質。
第一節頭腦清醒,不亂方寸
在突發事件降臨的時候,對於一名領導者來說最可貴之處就是能夠保持頭腦清醒,不亂方寸,以沉著穩定的心態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
1.危急時刻更顯英雄本色
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對於美國人民來說,不能不說這是一件極具破壞力的突發事件,然而正是美國的決策者們對此保持了高度的鎮靜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使這次的恐怖襲擊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程度,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其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行事作風深為人們所敬服。
堅決執行你的計劃:堅持你的核心價值觀,堅持你對未來的構想,堅持選用比你聰明的人,堅持讓他們獨立工作。堅持直言不諱,堅持建立聯盟,堅持讓人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堅持信賴你的直覺。這些構成了布什的領導才能,使他能夠一直受人信賴。這正如他的辦公室主任安德魯·卡德所說的,如果一個領導者一碰到危機就崩潰了,那我們還怎麼能相信他呢?
在布什一生中經曆過的幾次危機中,布什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他能夠在危機中堅決執行他的計劃,顯示了他臨危不亂的領袖品質。
在9·11恐怖襲事件之後的幾個月裏,除了一兩次外,布什在國內外的每一次會議上幾乎都在討論國家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對那些作惡者給予反擊。加強安全,抵禦威脅。從物質和經濟損失中恢複。
布什的弟弟傑布說:“喬治並沒有變……即使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之下,他還會與我們討論家庭問題。”
布什必須不斷地和那些想讓他也在“緊急情況”下偏離計劃的人作鬥爭。在9·11事件剛剛結束的那幾天裏,布什的助手們對於布什在返回白宮時應該乘坐通常的直升機,還是使用更安全的汽車衛隊的問題爭論不休。布什打電話給他們說:“我們平時怎麼回去,現在還怎麼回去。”
從這一個小細節裏也體現出布什總統絲毫不受外界幹擾的心理素質,在美國對於炭疽威脅的來源問題也一直存在著爭論。它是來自本國的好戰分子,”還是來自伊斯蘭極端分子?沒有人搞得清。這使得製定一個策略都幾乎是不可能的,或是不明智的。然而,布什卻繼續說:一切都在我們的控製之中,照常做生意吧。
為了幫助美國人民重新安定下來,他必須衡量美國的實力和毅力。他發現這一過程與衡量他自身之間的差別並不很大。在對於危機的信念和關注上,他和其他美國人有著同樣的矛盾:我們受到了襲擊,然而我們一定不能慌張;我們感覺到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需要一如既往。仿佛忽視這些威脅是一種愛國的責任。
在喧鬧和迷霧之中,布什保持著與美國民眾之間的溝通。他把事實告訴給人們:我們的目標就是消滅恐怖主義;戰爭將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是很難說具體有多長;我們必須要有耐心;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我們要自己做自己的事。
9·11事件剛剛結束時,布什的白宮辦公室主任安德魯·卡德就說:“總統正在努力確保達到一種平衡——包括照顧好他的情緒、身體和精神。”布什堅持他的運動養生法,注意他的飲食,確保他夜裏有充足的睡眠。隻有少數幾個方麵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他在早晨7點以前就來到辦公室了,而不是從前的“7點剛過”。他不僅做自己認為應付危機所必要的事情,他還要確保別人也在做這些事情。很多和布什一樣對於“一致性”有著偏愛的人,會在自己不熟悉的條件下感到精神錯亂。布什在危機之後能和在危機之前一樣地照顧自己,他認為,讓媒體和公眾知道這一點很重要。
布什親自告訴人們這一點。在9·11之後的第三個星期,他給一位朋友打電話,讓他的朋友確信他現在一切都很好。布什證明他自己很好的證據是:他現在跑3英裏隻需用21分30秒——相當於7分零10秒跑1英裏。布什有意讓這一速度比他在近幾年裏的平均速度快一些,並且還在持續加快。後來布什說他曾在7分鍾之內就跑完了一英裏。他力求超越自我,布什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證明他強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