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些信使都是彼德大帝布下的餌,他故意讓這些信使走進瑞典軍的防區,並讓瑞典人俘虜去,好給瑞典將官造成信息可靠的錯覺。其實,彼德大帝信上指令的將領,有的遠在內地,有的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查理十二看了彼得大帝的調兵信件,親自審問了信使後,做出了如下判斷:俄國的兵力出乎意料的強大,即使能攻占沿海地區,也會陷入彼得大帝布下的圈套中去,所以幹脆打道回府,撤軍了。
就這樣,彼得大帝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利用這寶貴的時間,修建成了彼得堡,從此以後,俄國日益強盛,根本就不再懼怕瑞典軍隊的侵犯了。
彼得大帝的確是一位英勇無比、足智多謀的統帥。他在麵對強大的瑞典軍隊的威迫時,泰然處之,毫不退縮,而且使出奇謀妙計,不費一兵一卒,就輕而易舉地粉碎瑞典軍隊攻打彼得堡的圖謀。彼得大帝首先抓住敵軍猶豫而懦弱的畏戰心理,然後運用疑兵之計,使瑞典國王判斷失誤:以為彼得大帝正在集結眾多的俄國軍隊,倘若拚死一戰,也難有勝算。於是,瑞典國王不得不將軍隊撤回,彼得大帝也贏得時間,修建成了彼得堡。
就領導緊急處理突發事件而言,本例給我們的啟示有三:
第一,領導者在緊急情況下,首先不能慌亂,以安軍心。
第二,快速對當前麵臨的情況作出判斷。要把競爭對手的心理摸透,不僅要摸透競爭對手的一般性的想法,而且要摸清競爭對手對自己心理的判斷與估價。在上麵例子中,彼得大帝就是通過冷靜分析了查理十二及瑞典將領具有猶豫躊躕的特點做出的決策。沒有對競爭對手心理活動的準確把握,是難於作出應對決策的。
第三,根據現有的實力和準備,做出切實可行的組織和布置,以期取得最大收效。突發事件的發生有悖常理,一般人按正常思考問題的方式,認為聞所未聞,想所未想,估計不到,至少是估計不足,所以即便我們很虛弱,但我們表現出很強悍時卻常可出奇製勝。
3.要具備把握未來的韜略
領導者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隻是就事論事,往往收不到實效,因為突發事件無論從其發生的根源上看還是從其波及的範圍上看,大都具有一定的複雜性,領導者必須具備足夠的綜合素質或綜合能力,必須具備把握未來的韜略,才能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麵更具效率和效力。
20紀世90年代中期,享譽世界的諾基亞公司是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製造業公司,其業務涉及造紙、化工、橡膠、電纜等十多個領域,當然也涉足計算機、電子消費品和電信產品等高科技業務範圍,隻是規模很小。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製造業的資本回報率日益降低,而諾基亞的大部分業務都屬於傳統製造業領域,盈利狀況越來越無法讓人滿意。而且諾基亞的產品——包括高新技術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受到美國與日本的強大競爭對手的夾擊,真可謂是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可以說,諾基亞當時確是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已經到了決定其命運的關鍵時刻。諾基亞今後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如何發展?已經成為其生死攸關的問題等著決策者去決斷,這時約爾馬·奧利拉的加盟給諾基亞帶來了轉機,他升任公司總裁後,以壯士斷腕的氣概,果斷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戰略,突出重點產業,並以優秀的產品贏得了眾多消費者。奧利拉認為諾基亞的迅速發展應歸功於長期發展戰略的果斷調整。他從不相信“過失導致失敗”的傳統觀點,而是堅持“過失導致發展”的說法。他對未知領域有著一種莫名的探索激情,認為對於認準的事情要大膽地去做,不能害怕犯錯誤,否則不嚐試怎麼會有發展呢?在這一方麵,他表現得甚至有些走極端,但不失果斷和前瞻。
奧利拉接手諾基亞後,便抓住時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數字電話標準開始在歐洲流行,奧利拉認定數字化通信設備將在未來市場上大有作為,因此他果斷地將公司長期發展重心轉移到電信設備的生產上,合並、賣掉一些公司,將造紙、輪胎、家用電子等業務壓縮到最低限度,甚至忍痛砍掉了擁有歐洲最大電視機生產廠子的電視生產業務,集中精力與資源加強移動通信器材和多媒體技術的開發和探索。如果說當時還有人對奧利拉的改革心存疑慮的話,那麼隨後的幾年內,電信市場與諾基亞的高速發展使他們對這位年輕的總裁的敏銳與果斷大為折服。從1996年開始,全球移動電話的市場需求以驚人的速度膨脹,移動電話用戶基數已從1996年的不到1.5億猛增至1998年的2.5億,特別是1996年數字通信服務在美國的起步與1997年中國電信市場需求的激增為電信業帶來兩大增長亮點。根據數據調查公司的保守統計,到2001年,電信市場的迅猛發展將使全球移動電話的用戶總數增長一倍左右,達到5.5億人。目前此類市場均等地分布在歐洲、亞洲及南北美洲地區。世界電信業的三大巨頭——摩托羅拉公司、愛立信公司,自然還有諾基亞公司將從這一用戶數量激增中受益。電信市場的容量擴大為它們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