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是一個係統,一種配合關係。而組織力則是將應屬於同一個係統,同一種配合關係的各要素按照合理、高效的原則完成各自組合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個不完整的係統和配合都是完不成它們所承擔的任務的,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需要部門與部門、地區與地區等方麵的相互配合和協調聯動,這種協同力或協調力也往往來自於領導者的組織力。
第一節在非常態下要保證上下意誌的高度統一
這裏指的非常態是指一個組織在遭受外來因素的幹擾下所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要保證組織完成在正常狀態下需要完成的工作,離開了領導和下屬的思想統一是不可能做到的。
1.抱成“團”的組織才具有戰鬥力
眾所周知,人心不齊曆來是導致組織失敗的重要原因。《三國演義》在描寫曹操和馬超的潼關大戰時,注意突出這樣一個情節:每當馬超增兵,曹操便為之高興,後來竟“設宴作賀”。諸將開始表示不可理解,甚至暗中發笑。
其實,曹操看得更遠一些。他後來解釋道:“關中邊遠,若群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複;今皆來聚一處,其眾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可見,人心不齊就好比是一盤散沙,不管你擁有多少“強兵猛將”,在別人的離間或是攻擊之下,也將一觸即破。這便是曹操每聞馬超添兵則喜的原因。結果也正如曹操所意料的那樣,最後離間了馬超和韓遂,最後擊敗了馬超。
幾十年前,中華民族經過浴血奮戰,贏得了百年來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當時的中國維護了抗日統一戰線,不僅沒有使中國亡國,而且為中國贏得了尊嚴和榮譽,使得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實踐證明,對組織破壞力最大,或是最能使組織喪失戰鬥力的毒瘡就是內訌、自立山頭、自相攻擊、內耗不斷。孔子說:“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苟守其誌,不可得而奪也。”這話說的也就是同樣的道理。
比如,在一個上千人的機器裝配線上,隻要其中一個環節的人不工作,其產品就無法出廠。這就是團隊統一意誌力的概念。這種意誌力高度統一的精神是現代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善於與他人合作並且有很強的凝聚力”已成為公司在聘用員工時,衡量其工作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個人能以團隊利益至上,並與其他同事共同合作,就能把自己的工作能力盡情地發揮出來,也就自然有吸引力,從而為自己今後擔當重任打下基礎。
在高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應付工作中的方方麵麵的。雖然一個人憑自己的能力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與他人的能力結合起來,那麼結果就不會是“1+1=2”,而很可能是“1+1>2”。團結的力量無堅不摧,這是一個淺顯而又易懂的道理。如果你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無形之中就會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業績。下麵這個例子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家公司陷入了管理頹勢、銷售業績滑坡的困境,市場占有率下降,公司上下人心渙散,員工流動頻繁。為了擺脫這種僵局,公司請來了一位管理顧問進行診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了解、取證分析後,這位顧問發現了問題的症結所在。
之後,他將公司的決策層請到了一個工作麵現場,顧問並沒有先拋出自己的診斷結果和對策,而是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副撲克牌,這副牌的牌麵上有各種漂亮的圖案,他將在場的公司員工分成兩組,請A組每人從中選取自認為最好看的兩張牌;又請B組每人選取兩張紅桃,並對點數做了明確的要求。最後,他請兩組人員把牌亮出來。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結果:
A組:黑桃2、方塊A、黑桃8、梅花Q、紅桃3;
B組:紅桃A、紅桃K、紅桃Q、紅桃J、紅桃10。
這位顧問向站在一旁的總經理問道:“你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總經理搖搖頭,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
於是,顧問說道:“兩組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A組是一副雜牌,B組卻是一手紅桃同花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A組並不明確他們共同的目標和任務,隻是按照各自不同的審美觀和喜好選牌。很顯然,他們每個人的做法都是一種個人行為,個人行為與個人行為的混合,便是‘烏合之眾’,這樣的組合是一支渙散、沒有力量的隊伍。B組則不然,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並樂於達成這個目標。清一色的同花順,構成了有一定殺傷力的牌局。如若拿著一副雜牌去打對手的同花順,行嗎?當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