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希德:新中國第一位重點大學女校長(1 / 1)

謝希德:新中國第一位重點大學女校長

1983年的複旦大學春節團拜會上,校黨委書記宣讀國務院任命一位女校長的文件後,隨著長時間熱烈的掌聲,上千名師生員工都把目光投向一位60剛出頭的女同誌,她就是新任命的複旦大學女校長謝希德,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重點大學第一位女校長。

謝希德,1921年出生於福建泉州。1946年從廈門大學數理係畢業後,曾在上海滬江大學任教。1947年赴美國史密斯學院留學,1949年在史密斯學院獲碩士學位。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喜訊傳來,她心情無比激動,下定決心,一旦學業結束即行回國。以後她又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攻/理論物理。1951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即積極謀劃回國。她冒著風險,通過朋友的幫助,終於在1952年繞道英國轉回祖國的懷抱。回國後即分配到上海複旦大學物理係任教授。短短5年間,謝希德一共開設了固體物理、量子力學等8門課程,在培養學生方麵取得了初步成果。

1956年5月,謝希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她被國務院調到北京大學聯合籌建半導體專業組,在北大的日日夜夜,她全身心地投入看文獻,寫講稿,查閱國外資料的緊張工作之中。為了使半導體事業在我國早日生根開花,她一方麵繼續指導她由上海帶來的兩名研究生;另一方麵,她又與著名物理學家黃昆合作,潛心編著《半導體物理》一書,為培養這方麵的人才提供必備的教材。經過一整年的時間,《半導體物理》終於問世了,這也是我國這方麵的第一部著作。經過謝希德和她的同事們兩年的培養,共培育了300多名半導體人才,分赴我國第一批半導體科研單位和生產第一線,在實踐中迅速成為業務骨幹。謝希德出色地完成了半導體專業組的工作。

1958年夏,國家為培養固體物理專門人才,謝希德又調回上海複旦大學,參加該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聯合主辦的技術物理研究所,並任該所副所長。建所以後,工作千頭萬緒。研究生們的論文她要審定,翻譯的外文她要幫助校閱,她自己分擔的科研項目和選定的論文都要接續進行,有時為應兄弟科研單位邀請做學術輔導報告,忙不過來隻好”開夜車”。有時她在上班的公共汽車上竟睡著了,有時在講課中眼前發黑,暈倒在地。一直工作到1962年,為培養我國固體物理專門人才又貢獻了她的青春和才華。

1963年至1965年,謝希德和她的助手們開展了對硒化鋅、銻化鋼等的研究,獲得初步成果。他們先後在《物理學報》和《複旦大學學報》發表一係列關於群論在固體物理研究中應用的科學論文。

1965年冬,謝希德作為中國固體物理代表團團長,出席了英國物理學會固體物理學術會議。回國後,她繼續籌建現代化實驗裝置,開展固體能譜的研究。

1966年8月,謝希德患了乳腺癌。不久,”文革”開始了,她的科研權利被剝奪。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邦”,謝希德煥發了科學青春。

1981年,謝希德獲美國史密斯學院、美國紐約學院榮譽博士。1982年9月,她被中共12大選為中央委員。

1983年1月,謝希德被選為上海複旦大學校長後,為加快調整、改革步伐,辦好這所師生員工達萬人的重點大學,首先研究、審定了學校發展規劃。她除了治校育人外,還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可見她是多麼的忙碌啊。

1985年,謝希德獲英國裏茲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86年獲美國南哈德萊--荷約克學院、日本關西大學榮譽博士,1987年又獲美國貝洛特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馬巴尼分校榮譽博士學位。

謝希德現是上海複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委員,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共中央委員。她的主要著作有《分析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引論》、《固體量子理論》、《半導體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群論及其在固體中的應用》、《表麵物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