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中國第一個寫兵書的軍事理論家
孫武所著兵書,世稱《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史記》載稱《孫子兵法》十三篇。《漢書·藝文誌》著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據唐杜牧稱:”孫武兵書十萬言,魏武(曹操)削其繁剩,筆其精,成此書。”今存本十三篇,即”計”、”作”、”謀”、”形”、”勢”、
“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行”、”九地”、”火攻”、”用間”。早在戰國時期,《孫子》就廣為流傳。韓非在《五蠹篇》中說:”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戰國軍事名著《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都引用並發揮了《孫子》的若幹軍事思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竹簡《孫子》等大量兵書殘簡,說明西漢時《孫子》流傳也是很廣的。三國著名軍事家曹操稱讚《孫子》說:”吾觀兵書戰略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與其名將李靖問對兵法時,十分讚賞《孫子》,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說明自戰國以來,《孫子》為曆來軍事家所重視和推崇。先後有曹操、杜佑、李筌、杜牧、陳翱、賈林、孟氏、梅堯臣、王皙、何廷錫、張預等十一家為之作注釋。在國外,《孫子》的影響也很大,早就有日、英、法、德、俄、捷等文本流傳於世。當代國外研究《孫子》之熱久盛不衰,《孫子》已成為當前許多國家的軍隊包括美軍、蘇軍及其軍事學校的必讀物,被全世界軍事理論家推崇為世界曆史上第一部軍事名著”兵學聖典”。
《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於1990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港台以及美、日、英、法、印度、丹麥、意大利、加拿大、希臘、馬來西亞等國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就《孫子》思想,《孫子》與當代國際戰略以及《孫子》與當今社會發展等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孫子兵法》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它已不再局限於兵書的範疇。《孫子》所闡述的許多觀念、原則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特征。因此,《孫子兵法》雖是最古老的兵法,但它同時也具有非常出色的現代性。”神機妙策盡在其中,商場戰場均可應用”。今天,研究《孫子兵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研討會對《孫子兵法》蘊含的深邃哲理進行了研究。有的代表把《孫子》思想的基本特色概述為:以民心為根本,以”伐謀”、”伐交”為先導,以經濟實力為後盾,並且以詐立兵。也有人把《孫子》的戰略思想歸納為:在戰爭觀上主張”慎戰”,視戰爭為國家存亡之大事,要深謀遠慮;在戰略上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以實力懾服對方,用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大勝利;在治軍上強調嚴刑厚賞,選賢任能;在戰略決策上強調戰爭活動中人力與地理的辨證關係;在戰爭效益上提出未戰而先算的整體效益、勝於易勝的實戰效益,戰勝而益強的補償效益。與會代表還聯係當前國際社會的發展與世界戰爭格局,探討《孫子兵法》對現實的指導意義。中國戰略問題專家陶漢章把新的競爭態勢與流行的”綜合國力”理論聯係起來,提出《孫子》”伐交”思想和利用外交手段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目的正是多極戰略格局、世代綜合國力較量的有效策略。美國科學運用國際公司的溫迪·弗裏曼女士則認為:《孫子》思想得以廣泛應用的特點在於它強調了兵不血刃而取勝的全勝之計。國際高技術競爭,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也必須有一定的戰略決策。而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最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