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蘭:中國第一個衝破大學女禁的大學生
現在北京的”清華”、”北大”和上海的”複旦”等全國各高等院校,大學生數百餘萬人,其中女生已占大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在80年前的1919年,全國高等學校女生竟無一人。高校大門是女性一個禁區。這個禁區是誰打破的呢?就是蘭州的鄧春蘭。
鄧春蘭,1898年7月3日出生於甘肅(今屬青海)的一個開明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鄧宗,後在蘭州教育科任職;母親梁析熙後在甘肅省立師範教書。這樣的家庭對鄧春蘭的啟蒙教育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鄧春蘭7歲入循化起台堡小學,1911年入蘭州淑貞女子高等小學,後轉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學習。在蘭州師範學習期間,鄧春蘭接觸了不少新鮮事物和進步書刊,使她知道了自辛亥革命以後,蔡元培等人曾多次提出男女教育平等的主張。但由於反動政府的腐敗和封建勢力的阻撓,這一主張並未實現,全國國立大專院校從未招收一名女生。這使鄧春蘭深感不滿。
1919年春,鄧春蘭從蘭州師範畢業,正為不能升學而苦悶的時候,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於3月15日在《貧地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的講演中,再次呼籲男女教育平等時,鄧春蘭看後十分動心。特別是北京爆發”五四”運動,給她帶來勇氣和力量。5月19日,她給蔡元培先生寫了題為《春蘭上蔡校長書》的一封信,傾訴自己多年的願望,強烈要求大學解除女禁,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同班,使女子與男子一樣享有高等教育的權利。她還堅決要求首先入學,”以為全國女子開一先例”。信剛發走,就聽說蔡元培因不滿軍閥政府對外賣國、對內血腥鎮壓學生運動而憤然辭職。因而鄧春蘭的呼籲未能奏效。但鄧春蘭並未灰心,又擬了一份《報界諸先生轉全國女子中學畢業及高等小學畢業諸位同誌書》寄至北京,再次呼籲全國婦女同胞為大學解除女禁,教育平等而奮起抗爭,並大聲疾呼:”倚賴他人之提倡,何如出於自身之奮鬥?天下安有不耕耘之收獲哉!”
鄧春蘭接連發出兩封信的半年後,北京傳來喜訊,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破天荒地來甘肅招考女生,這算是對鄧春蘭發信的勝利。鄧春蘭毅然報名,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鄧春蘭為了爭得這一席女子學權,從7月26日清晨起,她和同時被錄取的其她5名同學,先登羊皮筏子,行至中衛改筏為舟,順黃河疾駛而下,至包頭改坐牛車,至豐鎮換乘火車沿京綏線車行,曆時32天,行程近萬裏,終於抵達北京。
不久,北京《晨報》率先發表了鄧春蘭的兩封信。隨後,北京、上海的《國民日報》等也相繼轉載,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少年世界》、《少年中國》等刊物還為此出了”婦女號”專刊,開展男女教育平等、婦女解放及婚姻家庭等問題的討論。《新青年》也就婦女解放問題發表了征稿啟事。鄧春蘭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積極參加討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