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孝彭:中國第一個設計出超音速飛機的科學家(1 / 2)

陸孝彭:中國第一個設計出超音速飛機的科學家

我國第一架超音速飛機--噴氣式”強一5”強擊機,是1966年3月試製成功的,總設計師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陸孝彭。

陸孝彭,中央大學航空係畢業後,曾在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參加過艦載噴氣戰鬥機FD2的設計,後來又在英國格羅斯飛機公司擔任過亞音速戰鬥機的總體設計。1949年,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躲過國民黨駐外武官和特務的尾隨、威脅,輾轉新加坡、南朝鮮等地回到祖國懷抱,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人員之一。

1952年,陸孝彭擔任”殲教-1”飛機的主管設計,使我國第一架噴氣式的教練機成功地飛上藍天。

1958年8月,中央軍委在北方工業重鎮沈陽連續召開4天有全國航空工業專家參加的會議,會議決定設計製造一種新型的噴氣式強擊機,用以裝備我國空軍。強擊機,是當時世界上空中強國最有威懾力武器之一。這種飛機由於超音速飛行的特點,既能空中克敵製勝,又能低空平穩飛行,用以支援陸軍,進攻敵方陣地、機場和近海艦艇。對於有遼闊疆土和漫長海岸線的中國來說,無疑是最急需的空中攻擊和自衛武器。但是,要設計、製造這種飛機,中國航空史上幾乎是零,特別是人才缺乏。陸孝彭被選中。

不久,陸孝彭從沈陽調到承擔試製”強-5”飛機任務的南昌飛機製造公司,擔任了總設計師。

陸孝彭接受任務後,把設計室的年輕人組織起來,首先從解剖”米格-19”噴氣飛機做起,了解和熟悉噴氣飛機的構造和設計。接著,他親自到空軍部隊廣泛征求飛行員的意見。此後,陸孝彭閉門謝客,獨自關在設計室裏進行總體設計。陸孝彭不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對助手們的要求也很嚴格。幾萬張圖紙,幾萬個數據,他都要一份份審查,一份份校閱,有時為了一個數據,他反複計算,非得自己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才肯罷休。他的房間,經常燈光徹夜通明,他那本來稀疏的頭發顯見又少了許多。他吸收各國戰鬥機的優點和接受飛行員的意見,大膽革新。400個日日夜夜,15000幅的全套飛機設計圖紙完成了。這個新型的”強一5”強擊機,錐形的機頭,開闊的視野,緊貼機身兩側的雙管進氣,新穎大膽,別出心裁;加大加強的後掠機翼,顯示出良好的低空穩定性;流線形的蜂腰機身,還有個美觀的機尾翼。這樣的設計速度和設計效益是世界上少有的。

1960年5月,進入了試製生產階段,他們僅幾個月,完成了模線設計3000多平方米,樣板件7000多個,第一批試製的3架飛機的零部件完成80%,同時還完成近1000項的工藝裝備。

正當進入試製生產高潮時,另一個航空生產基地發生重大質量事故,上天的飛機掉了下來,一場”下馬風”吹來。經陸孝彭的不懈努力,”強一5”最後以工廠自己的名義保存下來,但已不再列入”正式計劃”,人員也減少了,材料也無保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