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心態好,福氣自然來(3)(2 / 2)

糊塗人變聰明不容易,聰明人裝糊塗卻並不難。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呢?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沒等你計較完,事情早就過了“有效期”。其實,管那麼多做什麼呢?與其費力氣死磕較勁,不如少看少想少煩惱。人生幾十年風雨,自己糊塗一點,對周圍的人寬容一點,偶爾有不順心的事,當做沒看見,也就由它去了,這樣的生活必然是溫暖而有福的。

淡泊寧靜就是幸福

隻要內心淡泊寧靜,即使每天粗茶淡飯、布衣茅屋,也是幸福的生活。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來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曆來廣受人們的喜愛,淡泊寧靜能突顯誌趣,是修身養性的不二法門。淡泊名利就不用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虛偽待人、阿諛奉承,內心寧靜就能平和地觀察和接納真實的自己。一個人能做到淡泊寧靜、心無雜塵,生活也自然會愜意安適,福氣也自在其中了。

老陳家裏境況普通,老兩口守著一間小賣店過日子,每次上貨都是老陳蹬著三輪車“吭哧吭哧”親自去拉。一把年紀了還不得休息,一天不開店就沒收入。但老陳並不為此煩心,每天都樂嗬嗬的,經常跟人說自己算清福好的。老婆子聽了就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頓都是青菜稀飯,隔好多天才舍得吃一回肉。穿的用的都是幾年的舊東西,比一般的貨還要差些。守家小店每天早起晚睡,你這麼大年紀還要下力氣搬東西。兒女又都在外地上班,一年到頭才見一回。你還跟人說自己清福好,你也不怕人家笑你。”

老陳笑了笑,張嘴就說了一大通:“青菜稀飯沒餓著我,舊衣服破被褥又沒凍了我,勞動就當鍛煉筋骨,你看我身體比那些沒事做的老頭子好多了吧?兒女留在大城市說明他們能幹,個個都成才,平時見不到免得互相生氣,隻要過年回來都孝順,有什麼不好?你想啊,我們現在天下太平,沒打仗,又吃得飽穿得暖,還不用在鄉下種地,有間店鋪守著比在地裏麵朝黃土背朝天不知好了多少。我們的兒女,個個都是頂呱呱的,又能幹身體又好,還有我們,這把年紀了身上還沒病沒痛,怎麼不是福氣?一家人,有米下鍋,有衣穿,沒病人,沒犯人,這都不算福氣,你還想當皇帝啊?”

就如老陳向人標榜的,他的確是有清福的人。但並不因為他自己解釋的理由,像他一樣達到了家裏“有米下鍋,有衣穿,沒病人,沒犯人”這個標準的人有很多,卻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有福。他的福氣在於內心的淡泊,在於對生活的要求不多,在於滿足於對很多人來說並不足夠的、低廉的物質標準。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老陳一樣看到平淡、踏實的幸福?就是因為我們心中塵雜太多,內心躁動,就隻能看見同樣躁動的東西,比如名利、權貴,而如果一直看著這些,又怎麼能注意到那些真正讓人感到幸福的事物?隻有內心淡泊寧靜的人,才能看到生活安靜美好的一麵,才能在平淡日子中看到花好月圓,看到安寧與祥和之美。

安於淡泊寧靜,才能注意到被人忽略的細節,如果你的心安靜下來,你會看到樹上的新綠,你會聽到花開的聲音。你會注意到花鳥魚蟲,注意到枝葉光影,並陶陶然樂在其中。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何不把自己當個簡單的人,讓生活隻是生活本身?簡單幹淨、淡泊寧靜的生活,就是一種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