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思索的問題,在觀人經的不斷進展下,越來越清晰。 WwW COM
當陳青心思越清靈,先靈光越閃耀,觀根篇也終於圓滿到極點,第三篇的到來,水到渠成。
之前兩次,都是外界的刺激之下才有經書的顯現,因此,對觀人經的理解,總是不太到位,陳青也因此差點走上歧途。
這次,不用任何外界刺激,水到渠成的結果,就是修煉上的圓融,不像是之前那樣,還需要去認真學習,如今,隻是觀看,將經文和自己之前所得應對,之後查缺補漏而已。
而觀人經的第三篇,署名觀意。
觀人經不斷在腦海中閃耀,這個時候,陳青倒是不用再去觀人了,因此,他又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開始閉關。
此時陳青已經半隻腳踏進先,看到陳青若有所得的麵孔,徐明幾人都忍不住一陣欣喜。曾經有過這種經曆的他們,當讓知道陳青即將成功。
……
整整一時間,陳青都在閱讀觀意篇,讀完之後,“意”之一字,引起了陳青的沉思。
陳青不自覺想起來陶淵明的那句詩,“此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意,乃是一種形而上的,不清,道不明的特質,這種特質,就是一個人不同於另一個人的最根本之處。
在做出選擇之前,先要意動。意動則言行相隨,如此,對於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做出每件事之後的意味,也就不可同日而語。
意,乃一個人最根深蒂固的東西。
就因為意之存在,才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就比如一招直刺的劍法,有人能夠使出千萬人吾往矣的慘烈,有人隻能軟綿綿無力,有人使得光明,有人卻使得詭異。
觀意篇中道明,人生而有意,或善或惡,或激烈或沉靜,各有不同,卻非一成不變,而是每時每刻都在變,一個變字,道明了不少東西。
意味,意味,意中之味,確實良言,簡單的書畫,泡茶,插話,武道,甚至言行,無時無刻不在表現一個人的特質,越是簡單的東西,其中的意味也越加濃厚。
意,就像是一個人的先靈光的放大版,先靈光可見不可知,而“意”,就是先靈光和言行之間的一道橋梁。
……
沉寂,沉思,再結合前世今生的經曆,觀意篇不斷在陳青腦海中閃爍,兩世為人的經曆,換個身體的不同活法,倒是給他修煉此篇提供了絕佳的養料,輕而易舉,觀意篇進展迅。
當陳青終於將之完整修煉一番後,陳青仿佛看到自己的先靈光在不停閃爍,在此時此刻,陳青也明了自己的心,合了自己的意,證了自己的道。
這一切沒有一點不恰的地方,完美和諧到挑不出一點毛病,這是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狀態。
此狀態一來,陳青知道,自己已經晉入先之境,是在觀人之道上的先。
一點靈光閃耀,心法運行,又隨之遮掩,進階先之後不由自主的眼冒神光現象,被陳青輕易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