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那黴素

【作用與用途】

本品為新的第二代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腫瘤活性,能與腫瘤細胞DNA結合,並可抑製核酸合成,尤其對抑製RNA合成效果更顯著。臨床主要用於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劑量與用法】

使用前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1實體瘤和惡性淋巴瘤推薦劑量①40mg~50mg(0.8mg~1.0mg/kg),2次/周,分別在1、2或1、4兩日,可直接靜脈注射或靜滴。②20mg(0.4mg/kg)靜注,1次/日,共7日,每隔1周重複給藥,可直接靜脈注射或靜滴。2急性白血病推薦劑量20mg(0.4mg/kg)靜注,1次/日,每療程10~15日,可直接靜注或靜滴。

【副作用】

1.有心髒毒性,可出現心律失常。2.骨髓抑製。3.胃腸道反應。4.肝、腎功能損害。

阿洛西林

【別名】

(咪氨苄西林、唑酮氨苄青黴素)Azlocillin(Azlin,Securopen)

【作用與用途】

本品抗菌作用與呱拉西林相似,抗綠膿杆菌活性較強,與呱拉西林相似,對耐慶大黴素和羧苄西林的綠膿杆菌也有較好作用,抗菌譜包括大腸杆菌、變形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綠膿杆菌、腸杆菌、嗜血杆菌等。臨床應用於治療綠膿杆菌等革蘭陰性菌所引起的各種感染,如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

【劑量與用法】

一般2g/次,1次/8小時,肌注、靜注或靜滴。重症5g/次,1次/8小時。小於7日的新生兒每次100mg/kg,2次/日;嬰兒每次100mg/kg,3次/日;兒童每次75mg/kg,3次/日。

阿黴素

【別名】羥柔紅黴素、羥正定黴素、ADR

【作用與用途】

本品為廣譜抗腫瘤藥,對機體可產生廣泛的生物化學效應,具有強烈的細胞毒性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是本品嵌入DNA而抑製核酸的合成。臨床上用於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何傑金和非何傑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軟組織肉瘤、成骨肉瘤、橫紋肌肉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膀胱瘤、甲狀腺瘤、絨毛膜上皮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

【劑量與用法】

靜注,每次40mg~60mg/m2,3周1次。或每日20mg/m2,連續3日,間隔3周再給藥。目前認為總量不宜超過450mg~550mg/m2,以免發生嚴重心髒毒性。

【副作用】

1抑製骨髓造血功能,表現為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2心髒毒性,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3可見到惡心、嘔吐、口腔炎、脫發、高熱、靜脈炎及皮膚色素沉著等。4少數患者有發熱、出血性紅斑及肝功能損害。

阿米洛利

【拉丁名】Amiloride

【別名】氨氯吡咪

【作用和用途】作用與氨苯蝶啶相似,為目前保鉀利尿藥中作用最強的藥物。本品一般與氫氯噻嗪和利尿酸等利尿藥合用,而不單獨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