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郭嘉二人紛紛施禮之後,蔡邕也介紹道:“老朽頑劣之徒公孫先。”公孫先起身,朝胡昭三人也是恭敬一禮,看到三人頗為拘束,滿臉笑意的說道:“大家不必拘謹,今日沒有衛將軍,隻有公孫孟知。”
胡昭這才舉起酒杯,示意大家幹杯。喝完入席酒,蔡邕放下酒杯,看著荀彧、郭嘉點了點頭,冷不丁的問了一句:“老朽聽人言,文若善政,奉孝善謀,揚名於中原。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不知兩位賢侄可否想過出仕?”
公孫先聽罷,喜不形於色,他心中明白自己提出征辟二人,自然不如蔡邕提出來更加給力。公孫先也不做聲默默看著二人的回答,心中暗道:我這老丈人可是真能是洞察人心啊,就知道我心中所想,如果順利的話,荀彧郭嘉是到手了。
隻見荀彧率先起身,恭敬的朝蔡邕一施禮,莞爾一笑,這一笑足以風靡萬千少女。而後朗聲說道:“小侄才疏學淺,不曾出仕,也從未想過出仕,一直留在書院侍奉老師乃彧心之所向。不過奉孝師弟倒是曾在前將軍賬下為祭酒。”看來荀彧是無心出仕,他把郭嘉推了出來。
公孫先注視著荀彧,隻見身材偉岸,足有九尺,相貌俊美,英氣逼人。夜風吹過,飄來淡淡幽香,應該是熏香之味。頭戴湛青的翡翠玉簪,身穿月白色大氅,腰間翡翠玉帶,在月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整個人風度翩翩,舉手投足之間盡顯不凡。
郭嘉一見荀彧把自己扯出來了,飲盡杯中美酒,灑脫的起身說道:“師兄所言非虛,隻是袁本初絕非明主,若不是伯求師兄(何顒字伯求,南陽名士,師出潁川書院。)再三相邀,我斷不能去。如今袁紹去往渤海,正遂我願,這才交了辭呈,返回書院。”
公孫先聽荀彧之言,就知道他無心出仕,不過無所謂,他最喜歡的三國謀士就是鬼才郭嘉,如今看到郭嘉,心中無比的欣喜,若是能得到郭嘉,那真的是不枉此生。
看郭嘉清瘦的身軀裏仿佛蘊含著無窮的潛力,劍眉輕挑,順勢而上,不雜亂卷曲,像兩把劍一般的立在眼的上方,頗有氣質。目若朗星,大而明亮,炯炯有神,一雙深邃的眼眸,閃爍著無比睿智的目光。發髻上紮著藍色發帶,身穿寶藍色長袍,比起荀彧高大的身材,隻有七尺的他略顯瘦小,而且他的臉色很不好,在月光的映襯下顯得蒼白異常。
蔡邕聽完郭嘉的話,又問道:“那奉孝覺得袁本初此人如何?”
郭嘉掩麵輕聲咳嗽兩聲,旋即侃侃而談道:“且不說袁本初引董卓虎狼之輩進京,遺禍百姓。單說他自身不足之處,為將者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臨事無策,優柔寡斷,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且沽名釣譽,喜受吹捧,惑於讒言,不明是非,如此豈能成得了大器?”
在座之人紛紛點頭,郭嘉的洞察力可謂無比的卓絕,他把袁紹幾乎所有的缺點都說了出來。胡昭老懷大慰,麵帶微笑的看著郭嘉投以讚許的目光。公孫先聽罷,按耐不住心中的悸動,準備張口提及征辟之事。不料蔡邕用腳碰了公孫先一下,那意思是時機尚未成熟。公孫先也不敢輕舉妄動,現在是蔡邕掌握著主動權。
蔡邕點了點頭,言道:“奉孝慧眼如炬,洞若觀火。將袁紹此人剖析的如此透徹,既然袁紹絕非明主,那奉孝以為當今誰可輔之?”而後看了一眼公孫先,又笑看郭嘉。
公孫先由衷的佩服蔡邕說話的水準,心中為蔡邕豎起大拇指,暗暗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啊。蔡邕一番話,明擺著是讓郭嘉選擇公孫先。
郭嘉爽朗的一笑,他知道不能駁了蔡邕的麵子。心中暗道:看來今日是逃不掉咯。而後看著公孫先說道:“當今天下,唯有衛將軍一人。”
此話一出,公孫先心花怒放,馬上開口說道:“既然如此,絕不能辜負奉孝美意。衛將軍府尚空缺一長史,就請奉孝屈尊而就吧。”
“多謝將軍,嘉莫敢不從。”郭嘉朝公孫先深深施了一禮,公孫先趕緊扶著他。
衛將軍長史,掌兵權,參軍事,秩比千石。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亦稱作將兵長史,雖然聽起來不是什麼大官,但實為衛將軍府第二號實權人物。
公孫先弱冠之年,以邪公子之名威震幽州,揚名大漢。又輔保天子劉協登基坐殿,有著從龍之功,是天子最器重之人。而讓郭嘉萬萬沒想到的是公孫先如此器重自己,這衛將軍府長史之職,對於他這麼一個寒門子弟來說那可是莫大的殊榮。
荀彧見郭嘉接受了征辟,心中多少有點失落,連他也沒想到,公孫先為人如此爽利,千石俸祿的長史,說給就給。可如今為時晚矣,他不能在恬不知恥的張嘴提及征辟自己之事。
胡昭也是滿臉的微笑,心中替郭嘉高興,旋即舉杯說道:“老夫替奉孝敬衛將軍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