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到來,對於公孫先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如今郭嘉坐鎮幽州,現緊的身邊沒有一個可依靠的謀主,公孫先心中很清醒,所以對賈詡也是又愛又恨。要用好賈詡,並不容易。既愛他的才華,又要提防他。畢竟毒士之名絕不是沽名釣譽。
不管是郭嘉還是賈詡,都是三國無雙的謀略之士。二人各有千秋,賈詡善於謀國謀勢,郭嘉則善於謀人謀心。若是能歸心相輔,那必定是相得益彰。
要做一個無雙謀士,必須要具備三項大謀略。所謂:上可謀國,中可謀勢,下可謀人。
謀國自然是以整個國家為基礎,為國家謀取利益。可這種謀士往往深受主公的器重,手中都有很大權利,若是主公所托非人,那自然是謀國必亂。
賈詡乃亂國毒士,此謀國者。郭嘉則熟讀兵法,對於此道的了解微乎其微,當然若是臨危受命,郭嘉也不在話下。但從根本上賈詡更勝郭嘉。
謀勢統稱為大局觀,對於各種局勢的眼光都放的很長遠,患得患失之間心中很清晰。定下計謀之時,必將讓計謀完善的堅持下去。亦有不擇手段達到目而獲取最終的勝利,更不在乎勞民傷財,損兵折將,丟城失地。若是最終盡其所能也沒有達到目的,那也就是謀勢沒有成功。所以謀勢者要進退有序,不可一意孤行。
賈詡善於韜光養晦,懂得存身之道,謀勢之時自然水到渠成。而鬼才郭嘉思維跳躍,善用奇計,謀勢之時隨機應變。為此則二人平分秋色。
有道是謀人先謀心。謀人的話大多數謀士運用起來並不能得心應手,如臂指使。謀人需要一顆七巧玲瓏心,察言觀色,洞悉人性,心思靈動,出其不意。將對手內心牢牢掌控,不管對方謀士使出任何計謀,自己都能輕鬆應對,而不被對方察覺,使對手琢磨不定而趁機將其擊敗。
鬼才郭嘉專攻此道,然賈詡性子謹小慎微,雖是算無遺策,但確實不如郭嘉。而此鬼才則勝毒士一籌。
最後就是謀計了,也就是普通的出謀劃策,所出之計謀皆是兵書戰策上記載的。可能不是那麼出彩,但實用性很強。同時也極具風險,這種教科書式的計策,很容易被識破。畢竟你看過書,別人自然也看過。也因此出現了諸多的紙上談兵之人。若是連謀計都做不到,那也就不用做謀士了。
話說回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鬼才與毒士,難分高下。公孫先作為穿越眾,他心裏自然是跟明鏡一樣,三國謀士層出不窮,各自都有擅長之道。而三略具備的謀士,伸出一雙手可以查的過來。郭嘉、賈詡正在其中,公孫先也說不上更青睞誰一些。當然,目前來說自然是郭嘉在其心中占的比重大一些,畢竟郭嘉跟他已久。
在賈詡歇息之後,公孫先想了很久。畢竟手下猛將如雲,而拿得出手的謀士隻有郭嘉,現在有了賈詡,喜憂參半。心中一直盤算著怎麼用好賈詡。可苦思冥想也無果,使勁搖了搖頭,不覺倦意來襲,身子斜靠在榻上昏昏沉沉便睡了下去。
翌日,公孫先派了程普率領五十名龍驤衛護送張薑回洛陽。賈詡與張薑依依惜別之後,告訴公孫先要回河內去了,他怕張濟叔侄無法如期拿下李傕郭汜。
至於河內十六縣被燒毀的悲劇,公孫先覺得沒有任何返還的餘地。畢竟他也不是什麼悲天憫人的主兒,對於這件事並不會有什麼道德負擔。但處於衛將軍這個位置,他還是要做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旋即問道:“先生,難道你也無法解決河內焚城之厄?”
“若是今日趕回,以雷霆手段擒了李郭二人,倒也來得及。隻是張家叔侄勇武略顯單薄,到時強行而為,萬一失算,便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呀!”賈詡捋著胡子說道。